专题10:_人口和城市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

ID:33362440

大小:3.4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5-11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_第1页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_第2页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_第3页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_第4页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10:_人口和城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二专题复习专题十: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人口增长模式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数量与环境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城市的空间结构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城市服务功能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专题八: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

2、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始型、过渡型、现代型1.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逐步过渡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原始型过渡型现代型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

3、布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型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B2.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乙国的青

4、壮年人口减少C.甲国的劳动力剩余D.乙国的少儿人口数量锐减A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二、人口迁移的类型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等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①战争因素②城市化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④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

5、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经济因素最为重要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家庭和婚姻等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P9读图思考题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迁出地:①缓解人口的压力;②但也造成

6、人才流失迁入地: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②加速城市化进程;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甲地区乙地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1)简述20

7、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说明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没有转移。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转移;向国外转移最少。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但也有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环

8、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