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ID:33356620

大小:187.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_第1页
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_第2页
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_第3页
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专题研讨RefrigerationAirConditioning&ElectricPowerMachinery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苏鹰,沈国民,谢军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通过测量假想平面网格节点上的气流速度、室内的粒状物质和CO的浓度指标,运用统计2学的方法,研究气流的速度和以上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中各项参数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可以得到适中的、完全可以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关键词:地板送风空调系统(UFAC);室内空气品质(IAQ);TSP;PM10中图

2、分类号:TU8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449(2004)01-0037-041引言地板送风空调系统(UFAC)的概念在空调领域里早已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德国,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就应用于电灯生产厂家的高温厂房、纺织工业中的干燥处理以及数据处理中心的空调系统。不久以后,这种空调系统又被普遍应用于欧洲的大型办公写字楼中。传统的天花板吊顶空调系统中,办公室布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中,室内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增加、移动或是重新布置风口的位置,也可以重新安排办公室的布局。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到来,安装活动地板,可以将电缆线以及维修设备隐藏在地

3、下。这样,在混凝土板、地面砖之间形成了一个空腔,可以用来作为送风管道。这样,经过处理的气流可以通过这个空腔送入办公室内,减少了吊顶风管和空调末端所需要的空间。这种空调系统的应用,还可以降低造价,节省成本。另外,办公室中的众多电子设备,是室内热负荷的主要来源,地板送风的气流比传统的天花板送风的气流更容易冷却设备,2地板送风空调系统模型在相同的时间内,效率更高。图1是一个用于办公室的地板送风空调系统,面积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在我国还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空调为300m2,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总共不超过30人,人均占送风方式,是否适用于城市办公室的空调系统,仍然值地约10m2。此空调系统没有固定

4、的室外新风系统,而是得我们研究。关于室内空气品质,本文的目标并不是要靠房门的开关引起新风的渗透。采用地板送风空调系统找出室内空气品质的综合计算方法,而是研究这种空调的办公室分为三个区域,A区、B区和C区。每个分区系统对办公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的影响。室内空气品质都有单独的空调机组。的研究主要是室内粒状物质及CO浓度对室内空气品质2我们从A区和B区选择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测试的影响,研究粒状物质数与气流速度以及CO浓度与气2点,C区只选择了一个测试点,而这个测试点是唯一的流速度之间的关系。No.1/200437总第95期第25期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RefrigerationAirC

5、onditioning专题研讨&ElectricPowerMachinery没有家具阻碍的测试点,每一个测试区域都有一个送风口和一个回风口。实验测量了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中IAQ中气流速度、粒状物质数和CO浓度,在测试点上建立2一个有水平网格和垂直网格组成的理想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上,我们可以测出每一个格栅点上的读数,如图2所示。在测试点1,3,5处,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格栅的水平间隔大约为1.2m,而在2点和4点处,送风口和回风口格栅的水平间隔为1.5m。在垂直方向上,格栅的间隔均为0.8m,高度是从地板到离地面2.4m处。4.1气流速度图3所示是测试点2的气流速度。在1号测试点的

6、送风口的正上方气流的速度是2.8m/s,2号、3号测试点是2.0m/s,4号测试点是2.2m/s,5号测试点是2.1m/s。另外,在送风口附近的节点处,气流的移动速度也很大。整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在送风口,气流的主体垂直向上,约是在送风口出口1.5m处时,气流遇到天花板,开始下降。在滞留区域中没有气流的移动,这个区域大约在距离送风口1~2m处,通常也是在离地面的1.5m处,如图4所示。在这种气流组织形式中,坐在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的人员主要是呼吸离地面1.2m处的空气,正好处于滞留区域,由于这个区域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大,所以3测量过程及分析方法人们很难呼吸到从送风口出来的新鲜空气。

7、我们可以在格栅的交线上测出室内悬浮微粒的数据。在5个测试点我们记录了32个CO浓度的读数,642个粒状物质的读数。CO的测量时间均为15min。2实验采用的CO检测器,是可以监测室内CO浓度、22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标准仪器,这种仪器采用非色散红外检测,测量范围为0~5000×10-6,鉴别率可以到达1×10-6。实验中悬浮微粒的浓度测试则是采用一台灰尘监控器,这种监控器可以检测到直径为0.1~15mm的范围,准确度为±5%。4.2粒状物质量我们采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将所有的测试点的参数加测试点2的TSP(总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