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

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

ID:33352199

大小:802.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_第1页
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_第2页
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_第3页
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钢轨闪光焊接头热处理工装和工艺的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68铁道建筑于加热轨底板的部位。优化后的线圈,线圈与钢轨轨底表面的距离增大了,所以减缓了轨底三角区的温度上升速度,使接头在全断面范围内更加均匀地加热。2.3工艺参数试验加热线圈尺寸的优化,只能部分改善接头力学性能,更重要的改进措施是热处理[艺参数的优化。先后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试验探索:①尝试热处理由fa)原感应器双频加热改为单频加热;②细化并微调热处理加热参数,如温度、频率等。试验参数见表1。轨头顶面温度分别设置为920,900ciC或者880oC,轨头顶面加热温度到达设置值后,加热过程即停止,同时测量轨脚边缘的最高加热温度。由表l可知:①轨头与轨底脚(离轨脚边缘1

2、0mm以内位置)的温差较大,约90℃,表1中的工艺参数均未达到优化目标。②单频热处理加热工艺,轨头与轨脚的温度差(bJ优化后的感应器总体上小于双频加热工艺。冈此,确定采用单频加热,图2感应器形状优化并且工艺参数暂时确定为880cc,风压为0.15MPa。表1热处理工艺参数调试2.4电气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见表2。初步确定了加热温度后,如果继续提高加热温度,由表2可知,5号参数最为理想,也符合之前设定则会导致轨头与轨脚温差更大。对此,从电源功率和的优化目标。最终确定的设备性能参数和工艺参数见加热固有频率着手,精心细化系统参数。试验参数及表3。表2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结果l7

3、0铁道建筑3.3硬度检验4结论钢轨焊接接头的硬度测试按照铁道行业标准TB/T1632.2—2()05执行。硬度测试分析结果见表4。1)热处加热感也器的形状、尺寸对JJu热效果仃较大的影响..采用优化后的』J『1热感,使接头个=表4硬度测试分析结果断面范罔内的加热更加均匀。2)单频加热热处理也町以实现接头均匀加热,晶粒度达标。3)优化热处理工艺,应结合热处理加热功、频率、温度、风等参数综合调试。参考文献f1]范颖,lj长兜良.浅析热处理_[艺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3.4软化区宽度[M]//中旧铁道学会I务委员会.铁道I努(2013).北京:利用纵断而iJn,0试线1I的及0

4、.9H绘制硬度中国铁道版礼,2013.[2]郭龙,刘伟,董平禹,等.钢轨闪光焊焊缝的双【l1jJ:火没曲线,如图5所示,可见软化宽度达剑标准要求。备l艺的研制[M]//中国铁道学会务委员会.铁进I:箭(20l1).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40[31中道安.提高钢轨上厂焊接接头可靠性的研究lJj.铁道心30~^..⋯.一rJ、H\09t1筑,2012(7):118一l20.,工..一14jt{I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T1632-2005钢轨十安lSj._‘t__IIJ匕京:l}l幽铁道出版社,2005.-20l5l()一505l0l520『5]拿雯,李力,高振

5、坤,等.数字化钢轨外彤检测『11.铁道建测试点位置筑,2O14(9):125.127.5纵断ff【『测试线1(轨头)上的硬度曲线(责任审编李付军)来稿中“参考文献”范例(部分)参考文献来源分类:期刊文章一[J],普通图书、[6]叶再军.多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x-.控专著一[M],论文集、会议录一[c],学位论文[I)],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规范、标准一[s],报告一[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运[2006]146号铁料类一[z]。路线路修理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6、JTGD62-2004公路钢[1]刘振民.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缝的分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析与防治[J].铁道建筑,2007(6):99一l01.民交通出版社。2004.[2]吴宏伟,陈守义,庞宇威,等.雨水入渗对非饱和土[9]王树国,张玉林.客运专线60kg/m钢轨18号有砟坡稳定性影响的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1999,20道岔胶州北站试铺与综合试验fR].北京:中国铁道科(1):57—61.学研究院,2006.[3]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M].北京:中国[10]周清跃.国内外最新钢轨标准汇编[zj.北京:中铁道出版社.

7、2006.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4.[4]康熊,钱立新,王澜.既有铁路行车综合安全监控[11]王福天.车辆系统动力学[M].2版.北京:中国铁系统的研究[c]//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道出版社.1994.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2]高虎,刘光廷,陆风崎.混凝土双轴压缩徐变试验2005:18—25.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l,41[5]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11):1l0—1l3.[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本刊编辑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