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50529
大小:28.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5
《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提要]从古至今,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谋求进步与发展的首要目标。关于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探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那么,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在具体分析以山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落后问题的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将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关键词:经济发展;山西落后;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8月14日一、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探索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经济学的一个古老命题,最早对此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是马克思。他在《资本论》(中文1版,第一卷)中指出:“决定和
2、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等。”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对此进行过探究。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解释都是对一个特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反应。“有学者根据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形式,把人类所经历的经济增长范式划分为‘亚当?斯密方式’、‘福特方式’、‘索洛方式’和‘熊彼特方式’。”综合上述几种增长方式及马克思的观点,我们不难总结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硬因素和软因素两个方面。
3、”二战前的研究比较注重硬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地理区位、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生产资料及规模等。二战之后,人们越来越注重软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文化等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软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同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二、我国及山西具体情况大多数人往往会放弃落后地方的生活,而选择来到发达的大城市。这完全是两个地方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使然。我们来分析一下北京及山西经济情况,2014年北京市GDP为21,330.83亿元,山西省则为12,759.4亿元,北京一年的GDP大约为山西的2
4、倍。虽然GDP作为经济总量衡量指标有一定的缺陷,但由它看出的一些问题也不无道理。两省、市的GDP总量差距较大,可想而知两地的生活水平差距将会有多大。并且从2010年起,山西省内生产总值虽逐年在增加,但增速却明显减慢。2010年其增速高达13.9%,甚至在2012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山西生产总值增速为10.1%,居高不下。而据科学统计,GDP合理增速却为7%。山西当前的增速明显让人担忧。但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却骤降到了4.9%,较2012年降幅高达50%,让我们想想这是何等的危机?山西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没有绝对好的地理
5、优势,也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主要靠煤炭产业发展,显然产业结构很单一。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问题、保证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不枯竭的问题,国家开始整治该产业。煤炭产业严重不景气,煤价下跌,政府加强调控该产业,加强管制,坚定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不安全生产,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限制劣质煤的流通和使用以及推动煤炭结构调整等。煤炭市场低迷给以煤炭为重要财政支出为支柱的山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寻求转型发展是摆在山西省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近两年,我国整体产能过剩,水泥、钢铁产
6、能过剩,但二者对煤炭的需求都很大,从而致使煤炭失去原有的市场,继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放缓。再有,以煤炭等能源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容易造成官商勾结现象的频发。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建设以来,山西的腐败问题突显,从而发生了令人汗颜的“官场大地震”。“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是受顾客驱使的政府,即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民主政府是为它们的公民服务而存在的。”而山西的政府形象却与上述描述恰恰相反。因此,山西经济发展发生如此剧烈的波动。笔者认为用这么一句话描述山西之前的发展很形象:“不去考虑未来的问题和机会,我们踉踉跄跄地从危机走向危机
7、。”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突》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制度是‘未来盲’。”山西可谓是发展战略的“未来盲”,只是一味地盲目开发所拥有的煤炭资源,着迷于眼前利益,不做更长远打算。在人才培养,科技水平的提高、创新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人是一切发展的核心,要想发展壮大,首先必须解决人口问题,继而解决人才问题。在解决好日益增长的人口工作问题(及基本生活)之后,继而解决这些人怎样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及科技进步、创新能力等)的问题。换言之,即将中国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才资源强国。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再来分析中国及山西高校现
8、状,2014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校占比情况: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4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9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39所“985”高校,仅分布在18个省市。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京8所,上海4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