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病毒性脑炎4教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疾病查房病毒性脑炎神经内一张照明查房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病人的病因病理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掌握发病后的病情观察,急救处理探讨护理中的重点、难点一般情况患者,女,22岁。入院诊断:头痛待查:半月前无诱因发现淋巴结肿大,于当地医院以青霉素静滴后好转,一周后停用再发淋巴结肿大,于当地医院以青霉素,红霉素治疗后好转.一天前出现剧烈发作持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当地查CT未见明显异常.在10.0101:00入院.一般情况入院时:T:37.8摄氏度,P:82次/分,R:19次/分,BP:99/57mmHg.神志清,精神软,两侧瞳孔无殊,口齿清,对答切题,四肢肌力5级
2、,肌张力正常.病程进展10.01头痛加剧,T:38.8摄氏度,查血常规,血培养,加用头孢曲松.10.02头痛无缓解,颈亢,T:37.6-39.2摄氏度,情绪紧张,行腰穿,脑脊液清,压力110MMH2O.根据脑脊液常规考虑病毒性脑膜脑炎.加用DXM阿昔洛韦甘油果糖,停头孢曲松.10.05体温恢复正常,头疼轻微.辅助检查10.02血常规血培养脑脊液常规,白细胞550.010E6/L蛋白定性(-)10.06脑脊液特定蛋白: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71.2MG/L,脑脊液免疫球蛋白M3.56MG/L,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6.76MG/L,脑脊液白蛋白510MG/L,脑脊液a2-巨蛋白5.56
3、MG/L,脑脊液生化:血糖3.1mmol/L,无机磷0.5mmol/L.概述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病因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脑炎,其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即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他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发病机制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人体,在淋巴系统繁殖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到达各种脏器,在入侵神经系统之前,机体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毒可迅速繁殖,直接破坏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导致的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
4、成供血不足。发病机制(图解)呼吸道病毒→→局部的初期复制胃肠道↓释放入血↓病毒血症——发热等全身症状↓↓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脑炎引起神经系统损伤,主要由于:①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病毒大量繁殖,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②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剧烈的组织反应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和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损伤,而血管病变又影响脑循环加重脑组织损伤.病理脑组织水肿、软化及坏死,脑膜充血,脑膜及血管周围有单核、淋巴和浆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坏死;神经髓鞘变性以及神经元破坏。临床表现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5、,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昏迷。早期多出现精神障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单瘫、双侧瘫、偏瘫、截瘫等。全部临床表现在起病3天至1周内出现,可持续1周至数月不等。颅内高压临床表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严重者引起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预后病毒性脑炎的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的时间较长,或有频繁的惊厥时,容易留下神经精神的后遗症;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单纯疱疹
6、病毒脑炎的病死亡率可达30%以上。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大多在(1~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此外尚可作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但仍有部分病例无法肯定致病病毒。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和病毒学检查,结合脑电图变化。(二)鉴别诊断:1.化脓性脑炎2.结核性脑炎病毒血清学试验或培养可阳性正常正常正常或稍增高(<1.0)<300,淋巴为主+-~2+清或不太清正常或较高病毒性脑炎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培养结核菌可阳性<110降低1~525~500淋巴为主1+~3+不太清(毛玻璃
7、样)较高,阻塞时低结核性脑炎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110明显降低1~10500~1000中性为主2+~3+浑浊高化脓性脑炎110~1272.8~4.20.2~0.40~10_无色透明60~160正常其他氯化物(mmol/L)糖(mmol/L)蛋白(g/L)白细胞数(×10e6L)潘氏试验外观压力(mmH2O)疾病治疗原则1.积极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静脉注射脱水剂。2.控制惊厥:可给予止惊剂如安定、苯妥英钠等。3.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4.如有可能,进行颅内压持续监测。5.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