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31388
大小:52.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4
《名马哲最新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10000名考试大纲2014年大纲2014年大纲下发,马原学科考点变化共19处。以下为变化一览: (一)新增考点6处 第一章:新增考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新增考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新增考点"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第八章:新增考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调整考点11处 第二章:修改考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第三章:整合考点"价值
2、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为"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第四章:修改考点"阶级斗争的作用"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第五章:拆分考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整合考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修改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为"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修改考点"资本循环"为"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 修改考点"资本周转"为"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修改考点"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生作用的制约因
3、素"为"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调整考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大十八大成绝对重点 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于9月13日发布,本次共涉及考点变化多达53个,为近年来考研政治大纲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中新增18个,删除7个,调整28个。变化的核心体现在考试内容"充分贯彻和体现党的十八大的新精神新思想,以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讲话的新精神、新思想
4、"。十八大的相关内容就成为2014考研政治备考绝对重点,考生须有足够重视。 从具体科目分析,变化的考点基本都落在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少许调整,形势与政策考查时间正常顺延到2013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变化较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无变化。 政治各科目的考点具体调整归纳如下:(更多详情可参考新东方在线网站2014考研新大纲解析专题)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变动共有17处,有部分是在2013大纲基础上进行了语句合并或说法改变,考察点无实质性调整。部
5、分是新增考点,该科目重在理解,需要考生高度注意,总结如下: 1、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应论的主要内容。在原大纲规定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的基础上,今年大纲单独把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应论的内容提了出来,所以要引起注意。 3、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4、丰富了"资本循环及资本周转理论"的内容,要注意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5、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变动共15处,从表面上看调整数量没有马原多,但是变化基本都为新
6、增考点,内容基本都涉及党的十八大新精神、新思想。如: 1、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变化新东方在线将在2014考研政治全程班中"考研新大纲考点增补班"部分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分析,考生需紧跟部分,在强化复习基础上查漏补缺。2014年9月13日,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发布。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李先灵老师在认真研读2014年政治大纲的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写出系列解读论文,帮助广大考生及时更新对考研政治大纲信息的认知,有效指导大家有针对
7、性地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进行高效复习。本文帮助大家详细掌握毛中特科目新增9个考点中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考点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本考点详细解读: 十八大报告指出,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8、,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