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29829
大小:52.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2-24
《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
2、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中外师范教育与培养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以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为背景,从三个根本方面对亚太、欧美等地的师资培养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师资培养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为21世纪我国师资培养途径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英文摘要】Onthebasisoftheteacher-trainingeducationhistoryintheworld,thispaperanalysestheteacher-trainingapproachesadoptedi
3、nAsian,EuropeanandAmericanCountriesfromthreefundamentalaspectsoncomparativeeducationperspective,andinthispapertherearedis,thepaperalsogivessomeadviceonthereformofourteacher-trainingapproaches.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资/途径 teacher-trainingeducation/teachingpersonnel/appro
4、aches 【正文】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4602-0001-09 一作为历史发展链条 一个环节的师资培养途径之争 在当今据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出于知识和人才对于生产增值、社会财富、国力竞争、人类向着理性、民主和科学的进步所起的重大作用而对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同样,人们由于教育对于知识的正向增加和人才对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师资质量及师资培养与培训也投入了比往昔多得多的关注。 如果从观念层面分析,这些关注有的源于知识经济的突然来临与师资培养和培
5、训体制变革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如对师资质量的关心或焦虑及对师资质量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探讨等;有的源于师资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或源于对目前我国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本身的不够完善,如对我国当前高师课程体系中人文性、师范性和学术性薄弱的探讨分析等;[1]有的源于对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师范生师范性不够强而不少非师范生在教学中也能够脱颖而出的现实的认识,觉得综合大学培养的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可能成为好教师,那师范学校还有什么用呢?从而出现了“师范院校无用论”;另一种关注与之相对,出于对100年来、
6、尤其是建国50年来我国师范学校所起的作用的认识,认为我国的师范学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师范院校无用论”是否会否定近百年来师范教育的成果?从而出现“师范体制不可废”论;有的源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学历的规定,认为既然依法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那么中师是否可升格,或并或废? 这些关注,或反映在教育系统之外,或体现在教育系统之内;或出现于教育理论界,或出现于教育实践界;或表现为会议上的激烈争辩,或表现为条分缕析和善意的批评。尽管形式和场合不一,反映的却是对当前我国师资质量或师资培养途径或体制的普遍关注。这
7、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压力”,构成了我国师资培养途径或体制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站在历史的维度上,如今的师范教育体制和师资培养途径之争并非新现象,而是历史发展链条的一个环节。在中国100多年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中,类似的争辩至少发生过两次。[2]而这一次争辩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目前师范教育的现状及21世纪发展前景所作的思考,它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对我国师资培养途径的新要求,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是社会发展对师资培养途径变革的必然压力。 压力的积累可能会导致变革,时代发
8、展要求中国师资培养体制进行变革,社会系统哪怕是一个子系统的变革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当我们从理论上分析这些关于师资培养的观点或争论时,尽管我们发现这些观点或争论具有经验主义的部分合理性,但是其观点或争论本身所存在的悖论或非理性部分却也使这些观点或争论丧失了部分合理性,从而不能成为指导我国师资培养和培训改革和发展的“理论”。 “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可以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