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29319
大小:4.04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2-24
《基于.用户公平性的ofdma业务分集资源调度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绋当帕日期.力刁年,月对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2、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孙吉抛同期:知叼年J月对日导师签名:京未没日期:为刁年J’月灯日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1.1.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纵观无线通信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早在1948年,C.E.S11a姗on提出的信道容量理论便成为了现代数字通信和信息理论的基础。到7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率先提出蜂窝的概念,解决了频率复用的问题,使无线通信的商用化逐渐成为可能。到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突飞发展,使得长期难以解决的移动通信终端小型化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这给移动通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了满足同益增长的用户需求,美国提出了基于小区制
3、的第一个蜂窝通信系统—.AMPS系统。它主要建立在频率复用技术的基础上,使系统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语音质量。AMPS系统在北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的罩程碑,它有力地刺激了全世界蜂窝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发展。随后,欧洲各国和日本也丌发了自己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欧洲的TACS、北欧的NMT和日本的NTT系统等。由于这些系统采用的都是基于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制式,因此统称为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l】。随着长时间的实际应用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一代模拟系统的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所支持的业务(主要是语音)单一、频谱效率太低、保密性差等。特别是在欧洲,它无
4、法解决跨国家的漫游问题,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和体制。于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语音数字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欧洲各国终于在20实际90年代初提出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方案—GSM系统。GSM系统主要为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的基本原则包括:a、每载波8个时隙、2000kHz的载波带宽、慢跳巾山大学硕十学位论文频;b、增强的全速率(EFR)语音编码器;c、自适应多速率(AMR)的编解码器;d、14.4kb“/s数据业务;e、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f、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111。与欧洲相比,美国在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系统方面的起
5、步要迟一些。1988年,美国制定了基于TDMA技术的IS.54/IS.136标准。lS一136是一种模拟/数字双模标准,可以兼容AMPS。总的来说,这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语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可以基本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需要。为了将来能够在全球化标准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公司及标准化组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截至1998年6月30日,ITU(国际电信联盟)共收到十六项建议。在这些建议中有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系统的三种典型主流技术:欧洲的wCDMA、CDMA2000和TD.SCDMA。其中,wCDMA最初主要由爱立信、诺基亚供公司为代表的欧洲通信厂商提出,它主
6、要采用带宽5MHZ的宽带CDMA技术,上、下行快速功率控制,基站间可异步操作;CDMA2000是在lS.95系统的基础上由高通、朗讯、摩托罗拉和北电等公司一起提出的,它的技术选择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和IS.95系统的后向兼容,很多基本参数和特性都是相同的,并在无线接口采用了增强技术;而TD.SCDMA技术主要是由我国大唐电信集团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多年的研究而提出的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它综合了TDD和CDMA的所有技术优势,具有灵活的空中接口,并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先进技术【ll。由于3G系统的核心网结构还没有完全脱离第二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结构,第三代移
7、动通信仅仅是一个从窄带向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过渡阶段。因此,通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方案实际只能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方案的改进,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网络。所以人们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三代以后(beyond3G)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其可以容纳庞大的用户数目,改善现有的通信质量,以及达到高速率数据传输要求。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无线个人通信的要求与日俱增,从而使得无线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