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参考答案

试题参考答案

ID:33320723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4

试题参考答案_第1页
试题参考答案_第2页
试题参考答案_第3页
试题参考答案_第4页
试题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题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专家型教师就是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的教师,而新手型教师主要是指刚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或参加实习准备从事教育的师范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相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反思:新手型教师重视课前备课,教学的编排组织,课后反思也只是关注教学效果与评价;而专家型教师课前抓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中真正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具有针对性的“课中反思”。(2)对基

2、本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专家型教师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将“节约”的认知资源再投入到高水平的超出非专家的能力范围的认知活动。对基本教学问题的处理已经自动化,节约资源,把有限的资源放于“再投资”到创造性教学中,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教学问题;而新手型教师主要是消耗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解决常规的教学问题。(3)知识的结构化:专家与新手之间最基本的差异在于专业知识方面,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不仅知识比新手丰富,面对同一问题,专家提取知识、解决问题更快,因为专家的知识组织合理,是块状知识,知识结构化能够把广博的、可利用的知识组织起来,运用

3、在教学中,能快速、有效的提取知识,解决问题。(4)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高是一切优秀人物具备的品质,优秀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科学乐观,且能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2.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比较(一)相同点: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是发展心理学历史上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同一问题,即儿童发展。2.两者都认为,儿童发展存在着彼此交织的两个方面、两条路线(个体和社会),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

4、发展。3.理论研究都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了辩证法。4.认识到内化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转化过程。(二)异同点:1.出发点不同:皮亚杰终身追求的核心事业是认识论,利用儿童发展的研究探索知识与逻辑的起源和性质,对儿童发展的研究是其完成事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而维果茨基关注的是儿童如何成为高级文化共同体的成员,致力于发展一种新的整体心理学。2.所持世界观、哲学观、认识论不同:皮亚杰深受柏拉图、笛卡尔、卢梭尤其是康德的影响,崇尚自由主义,研究取向上表现为个体主义,是一种机体主义、生物学的取向;而维果茨基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的影

5、响,理论明显倾向于社会主义,采纳一种现实主义认识论,个体发生观是唯物主义的。3.认知发展过程不同: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平衡,即由生物力量驱动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最优化的适应程度;与之相对,维果茨基反对将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理过程进行二元论划分,将外部的社会文化现象视作信息与反馈的源泉,而且将它们作为具体的外部心理媒介。4.对同伴与成人作用的看法不同。皮亚杰认为,在形成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同伴的作用超过成人,维果茨基则更强调富有经验的成人对儿童发展的引导与促进。5.发展的阶段论思想不同。皮亚杰为儿童认知发展描绘

6、了一个清晰的发展序列,并认为这一发展阶段模式使用与任何文化环境;维果茨基虽然也提出了阶段论思想,但他的阶段划分是局部的、与具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比较(一)相同点:1.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精神分析这个思想原则,把潜意识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最原始、最基本、最普遍、最简单的因素。2.在影响人格发展的几个因素中,两者都重视成熟的作用,重视集体内部的影响。3.都提出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观。4.都重视“自居作用”。(二)异同点:1.弗洛伊德

7、强调生物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而埃里克森注重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是他们关于人格发展理论的本质区别。2.弗洛伊德强调“伊底”的作用,自我知识伊底和超我的奴仆;而埃里克森则重视“自我”的作用,把自我看做是人格更为独立的部分。3.两者关于人格发展的动力学是不同的,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圄于母亲—儿童—父亲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既看到个人在家庭背景范围内同父母的关系,也强调个人在家庭的历史文化传统构架范围内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的关系。4.埃里克森概述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序列,要比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更为详尽,包括

8、了整个人生的周期。5.弗洛伊德集中注意于“里比多”主要投放的区位,而埃里克森不仅重视各种区位,还企图描绘出每一时期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性质上不同的行为模型。6.埃里克森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人的发展始终存在两种可能性。他是以两极来划分人格阶段,这一点弗洛伊德没有认识到。4.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