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

ID:33271453

大小:20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_第1页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_第2页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_第3页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_第4页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我科以国家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基础,参考大量资料,结合本院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了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诊疗方案。以此诊疗方案为标准进行优势病种的临床辨证施治。经过三个月的临床实践,对上述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了相应的疗效总结,具体如下:一、基本情况①纳入标准对于依据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辩证施治的患者,需符合严谨的纳入标准,即符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中中西医诊断。②纳入情况经过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

2、符合标准的中风(恢复期)病人30例。1、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30例、中药静脉制剂30例、针灸28例等治疗,中药汤剂、中药静脉制剂及针灸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患者住院时间一般为18日。二、运用情况分析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30例、中药静脉制剂30例、针灸28例,其他中医特色治疗3例,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中药汤剂、中药静脉制剂使用率均为100%,针灸使用率为93、3%,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仅为10%。

3、三、疗效评价与分析①评价标准与方法1)评价标准1、中医症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症候的改变。2、疾病病情评价: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神志、肢体偏瘫、面瘫、失语等;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活动能力等;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价。如通过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实验评价吞咽障碍等。2)评价方法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1、入院当天:可选用《

4、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NIHSS量表、Barthel指数等进行评价。2、入院15—20天:可选用《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NIHSS量表、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等进行评价。根据以上治疗评价标准与方法,着眼于运动功能,语言能力的恢复程度,分为①痊愈②显效③有效④无效四种类型。②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四、其他方面分析与总结1、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①临床上各证型之间互有兼夹;②此诊疗方案客观化的辨证依据较少,主观性太强;③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

5、。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纳入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一步完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体质分来与判定》将国人的体质分为8类,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评分标准,依据患者的客观评分来判定患者以何种体质为主,兼夹何种体质,确定了患者的基本体质和兼夹体质,就可以确定患者的基本证型和治疗方法,在减少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观性的同时,提高了中医临床疗效。(二)费用及满意度分析依据中风(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治疗的病人,较以往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总体的医疗费用降低了

6、。中药汤剂、中药静点、针灸连同中医特色疗法的共同应用,使患者的肢体、语言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大多数患者对康复的效果都表现出了极大地满意。五、诊疗方案的优化对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应尽早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委中、尺泽,配合头皮针法:常用穴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定穴及主治:①顶颞前斜线:位头部侧面,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治疗对侧身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可将全线分成五等份,上1/5治下肢瘫,中2/5治上肢瘫。下2/5治面瘫及运动性失语。②顶颞

7、后斜线:位头部侧面顶颞前斜线之后约一寸,即起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主治对侧身体感觉障碍;亦可将全线分成5等分,上1/5治下肢感觉障碍,中2/5治上肢感觉障碍,下2/5治面部感觉障碍。③颞前线:位头颞部,自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主治运动性失语,一般情况取左侧,左利手患者取右侧。④枕上正中线:位枕外粗隆上方的垂直线,即强间穴至脑户穴的连线,治皮层性视力障碍。⑤枕上旁线: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并与之相距0、5寸的两条直线,治疗皮层性视力障碍。⑥枕下旁线:位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直线,即玉枕穴至天柱穴,治小脑

8、疾病引起的平衡失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