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

ID:33263246

大小:7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3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_第1页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_第2页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_第3页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_第4页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数学味”回归-教学设计论文让“数学味”回归林卫东(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215021)一、困惑:数学教学应该关注什么课改十余年,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也不例外。我们高兴地看到:教材由“冰冷”到“人文”,课堂由“单一”到“多元”,教师由“主宰”到“组织”,学生由“追随”到“自主”……但在欣慰的同时,以下的一组镜头,也让我们隐隐感觉不安:【镜头1】喧宾夺主——生活气息取代数学本真《认识人民币》一课,在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让全班学生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刻钟过去了,学生还兴趣盎然地讨论着如何购物。如果单

2、独看这一个教学片段,应该说教师顺应学生的情绪组织教学,并且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但关键的问题是:《认识人民币》是一节数学课,还是一节生活常识课?是应该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是教给学生生活常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具体的物品上,“买卖”双方都没有关注币值大小,对物品的兴趣远远超过了人民币。【镜头2】削足适履——教学内容迎合教学方式教学“素数和合数”时,在学生将非零自然数根据因数的个数分成三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给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取名,学生通过尝试、讨论、对比得出素数的名称。数学术语是约定俗成的,绝不能靠学生去发现,而且也是发

3、现不了的。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采纳,固然,这种方式在改变传统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还应该注意,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也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执其两端而用之”,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量身定做”合理的学习方式。【镜头3】买椟还珠——知识本位淹没数学思想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很快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是怎么想到去转化的,其中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教师却视而不见

4、。在知识本位观下,教师认为思想、方法、态度等都是教学的“附属品”,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追求知识本位的“椟”,而丢弃数学思想的“珠”。……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的数学活动背后,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生活的外延就是数学的外延吗?数学教学更应当关注什么?二、探索:“数学味”的本质内涵数学教学到底应关注什么?我一直在追问。教学的经历使我领悟到多位名家、名师的观点,理解的多义性给我建构自己的理解创造了空间。新课程倡导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改变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5、和感性操作的现象,但数学活动不应过于关注外在表现形式,而应更多地关注内在本质。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育研究之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这其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应是数学的本质,都隶属于“数学内涵”的范畴。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数学也应该

6、有自己的特点而体现出“数学”的味道!“数学是模式的科学。”郑毓信教授的这句话更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顺着这一思路,我进一步思考:“数学本质属性的总和构成了数学内涵。”因而,“数学味”的课堂就是要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要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数学学科的本质内涵。三、实践: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味”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本质的揭示,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较为深入地领悟数学的内涵,促进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一)在研读教材时挖掘“数学味”数学教材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由具

7、体知识构成的、易于发现的“明线”,另一条是由数学内涵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线”。只有用数学内涵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屋建瓴,提挈整个知识体系,带领学生再创造、再建构。比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我先出示教材主题图(如图1),在学生明确“用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来判断男、女生套圈的水平”,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圈之后,引导学生挖掘数字背后的数学内涵。师这里的“7”表示什么?生表示每个男生套中7个。生表示小宇套中的个数。生虽然小宇套中7个,但是只能说明小宇套中的个数与平均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相等。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些男生套中的个数比7多

8、,有些男生套中的个数比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