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52466
大小:103.02 KB
页数:131页
时间:2019-02-22
《作文专项训练——中考满分作文夺魁技法之写作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专项训练——中考满分作文夺魁技法之写作篇诸灵康老师告诉我们的——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记得李海林老师在一篇谈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的文章中说过,大意为工具人文谁高谁低、哪个占主导地位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出你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然后按照你的教学内容训练确实提高了素质,而不在于空对空的辩驳,素质出来了,高低自然清楚!想想也是,国人就是爱“路见不平一声吼啊”,可是往往却忽略客观存在的事实,误把冲动与膨胀当做了维护真理来执行,结果陷入误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作文教学,究竟如何教,又该教什么,所谓专家的“作文二十四招”“乾坤大挪移八招”等等,倒是让人“不看倒明白,越看越
2、糊涂”了!想问的是作者们能否给大家展示一下招式和挪移之法,若招式和挪移之法真的管用的话,语文教学界从五四到现在的问题可真的被解决了,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哈哈!其实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还在于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作用,功利性的我们决定功利性的教学和研究,仅围绕一次选拔性考试而来牺牲十几年的青春时间训练一种招式,这倒像一个成语:火中取栗!谁是受益者呢?受害者又是谁呢?贻害无穷!记得一篇论著中这样阐述作文的重要,“学习通过写作,任何学科的学习与发展都要借重于写作,其成果最终也势必由写作来体现,这也成为当代学习理论的共识;且由于写作能力是一切在事业上记录自我实现的人所必备
3、的能力,是现代人的标志性的能力之一,不会写作,讲无法在信息化社会立足。”我们的智者们不也曾经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吗?所以,如何教?教什么?那是要站在学生几十年后发展的眼界上来进行的。急功近利,那是要以牺牲几代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很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还是来自课堂教育问题,阅读解决心灵的陶冶问题,写作解决情感宣泄问题,前者是审美,后者是行为。素质解决了,一切OK!我们一线的老师都是在课堂上为作文课你死我活战斗过的,问题没有解决,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还得进行每一次都不一样的战斗,可对方是什么,火药库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诸灵康老师
4、一共给我们上了三次课,我大体上总结了一下,第一次课题:作文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初中作文全程指导的研究和体验;第二次课题:用心灵体验,注重感悟——作文和做人的最佳结合;第三次课题:作文指导取胜方略——关于中考作文的指导(作文写什么、作文怎样复习)。三次课三个角度:宏观,以六七八三个年级教学为例,解决作文教学的有序化、指导过程的课程化、过程化问题;中观,案例写作教学为主,找寻写作与做人的逻辑关系;微观,聚焦高中考,细节化为主,案例化为辅,解决考试作文些什么、怎么复习的问题。有老师说,分开看来咱也就是这样教的、上的、设计的,内容大同小异。可问题在于,诸老师的作文教学
5、课连起来观察,细细的打量,就会发现他探索的系列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三方面三层次三步骤,层层落实,逐步达标。想想自我课堂上的随意性、片段性的意识流教法,褚老师真的交给了我们攻克难关的思路。当然,不是说褚老师的探索就是绝对的真理,老师研究的上海版教材,是否适合于我们地域的教材,如何发扬光大老师的研究,让更多的孩子分享智慧的阳光,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了!作文如何来教?教什么?褚老师的三次课给了我深刻的启发:研究的针对性、研究的去功利化、研究的系列课堂化,才能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知识的完整性由教学内容来保证,能力培养由教学过程来完成。”我们的任务主要在这里。一个作文题到手
6、,我们要善于仔细地解读题目的含义,切实、透彻地把握题目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和提供的空间,敢于独辟蹊径,善于求异创新。多维构思,好中取优,这是写出优秀文章的一大关键。一个作文题目到手,我们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构思,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选择最满意、最切合自己的一种。著名作家陈村在评价作文时说:“最好是有独创性,就好比到一个目的地有很多道路可走,但许多人往往爱盯着中间的大道,却没发现旁边的小路更具风情。”古人戴师初在论述作文构思时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番话的意思不仅强调了构思发意要新,更强
7、调了要反复酝酿,多维构思,然后好中取优。这是在考场中写出优秀文章的关键。要做到多维构思、好中取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驾轻就熟和避熟求新作文构思应当力求避熟求新。一题到手,不能满足于一种构思。当你感到驾轻就熟的时候,也许正是走向恶俗的时候。只有新的东西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熟求新,设计出有个性的独到的思路来。例如,有一道题为“最好的奖赏”的作文题。按照习惯思维,总是把“最好的奖赏”定位于正面的奖励、赞美。这原也不错,但大家都这样写,就很难出新。有一位作者却一反常规思维,独辟蹊径,文章写他考试有了明显进步,结果得到的奖赏并不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