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

ID:33245889

大小:170.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_第1页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_第2页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_第3页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_第4页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最新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小抄(已排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概念题1.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定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2.教学:从广义上讲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教者主要是教师,也可以是教师以外的人。学习者主要是学生,也可以另外一些人。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虽然主要表现在课堂范围之内,但随着课程范围的扩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扩大,教学活动的范围也不只局限在课堂之内。   3.理想课程:课程专家按照课程

2、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4.文件课程: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按照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和学生发展的可能,由课程研究者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等。5.理解课程:是实际工作者对文件课程中所反映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内容方法的理解。6.实施课程: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即教师在课堂中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7.经验课程:是指学生实际得到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学生经过有关课程的学习所得到的经验。   8.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

3、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9.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0.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设,确定研究的目标,通过人工的方法控制教育现象中的某些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教育现象,从而探索某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1.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将人种学的定义引入教育研究,人种学研究即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   12.形式训练说:是17世

4、纪到19世纪流行的学习观。代表人物洛克认为,人天生就有几乎能做任何事情的能力,但这些能力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发挥作用,而教育的作用不在于使青年精通一门学科,而是要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使其具有学习的能力。   13.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强调课程内容要编排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习者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会整体把握整个学科,有利于记忆、迁移以及缩小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间的差别。   14.顿悟:是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产生联系,突然领悟,并在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15.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

5、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6.发现法: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1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也就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桥梁”,以促进同化学习。18.哲学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

6、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从哲学上讲,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在这种理想中隐含着人们对理想的新人的构想,隐含着人们对教育在社会中作用的理解,而课程与教学就是这种理想具体的、现实的体现。19.“苏格拉底”式教育法:即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以固定的方式传授给学习者,而是从学习者那里引出知识,并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和选择。20.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术语,指按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

7、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理论向课程实践转化的桥梁。21.课程设计的理性主义取向:学术理性主义取向是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课程设计取向。它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学习被视为是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上以讲授、练习等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重现,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22.课程设计的认知发展取向:认知发展取向式课程很少涉及课程内容,其焦点在于如何去教,而不是教些什么。持这种取向的学者认为,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发展能用于更广阔背景下的

8、认知技能。因此,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辨别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