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ID:33244580

大小:441.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22

上传者:老李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www.ks5u.com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命科学(等级)期末考试卷选择题1.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提出,将生命科学研究提升到()A.分子水平B.细胞水平C.个体水平D.原子水平【答案】A【解析】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故选A。2.存在于叶绿体中起储存作用的糖类是()A.淀粉B.麦芽糖C.糖原D.纤维素【答案】A【解析】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起储存作用的糖类,A正确;麦芽糖是植物二糖,含有的能量较少,B错误;糖原是动物二糖,植物细胞中不可能出现,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但是不能储存能量,D错误。3.对双缩脲试剂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时先将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B.双缩脲试剂鉴定时不需要加热至沸腾C.双缩脲试剂鉴定的物质是蛋白质D.双缩脲试剂反应的颜色变化为蓝色à紫色【答案】A【解析】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后再加入CuSO4溶液,A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B正确;双缩脲试剂鉴定的物质是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双缩脲等,C正确;双缩脲试剂本身是蓝色的,与蛋白质反应后产生紫色,D正确。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等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答案】A-20- 【解析】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等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糖蛋白所以A正确;磷脂也是细胞膜的成分,但只是构成性物质,B错;C.脂肪与D.核酸,不属于细胞膜的成分,CD错。【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名师点睛】细胞识别及其物质基础:“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发生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使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主要是“糖蛋白”。(2)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并不一定都用到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完成信息传递。(3)细胞膜的组分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5.核糖体主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A.蛋白质和RNAB.DNA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脂类D.RNA和DNA【答案】A【解析】核糖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A正确,B、C、D均错误。6.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A.细胞膜和核糖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核糖体和线粒体【答案】A【解析】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核糖体,但都不具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中心体,A正确,B、C、D均错误。7.在叶绿素的提取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是()A.提取叶绿体色素B.保护叶绿体色素C.充分研磨D.分离叶绿素a【答案】C【解析】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丙酮或者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A错误;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体色素,B错误;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得研磨更充分,C正确;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加入层析液分离叶绿素a等色素,D错误。-20- 8.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ADP、NADPHB.ADP、CO2C.ATP、NADPHD.ATP、CO2【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首先发生了水的光解产生了氧气、NADPH,然后ADP与Pi反应产生了ATP,其中NADPH、ATP用于啊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选C。9.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A.细胞体→轴突→树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树突→轴突→细胞体【答案】A【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再到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就是轴突的末梢,突触后膜就是树突或胞体的膜,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到轴突,再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选A。10.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相应分泌功能,这是一种()A.拮抗作用B.负反馈调节C.协同调节D.正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这属于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故选B。11.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燕麦胚芽鞘尖端的切面左侧,然后至于暗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结果是()A.弯向左侧生长B.弯向右侧生长C.直立向上生长D.不弯曲也不生长【答案】B-20- 【解析】把胚芽鞘尖端切掉,用含有适当浓度生长素的琼脂放在切面的左侧,由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所以左侧基部生长素含量多于右侧,生长快,导致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故选B。1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含有()A.32P、31P和32SB.35SC.32P和35SD.二者都没有【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有35S;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和31P,大量子代噬菌体仅仅含有31P,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明确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而蛋白质没有进入。13.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A:T:C:G=1:2:3:4,则该DNA分子中相应碱基比例是()。A.1:2:3:4B.4:3:2:1C.2:1:4:3D.3:3:7:7【答案】D【解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A:T:C:G=1:2:3:4,则另一条链A:T:C:G=2:1:4:3,所以该DNA分子中A:T:C:G=(1+2):(2+1):(3+4):(4+3)=3:3:7:7,A、B、C均错误,D正确。14.下列关于a、b、c、d所代表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为质粒RNAB.b为DNA连接酶C.c为RNA聚合酶D.d为外源基因【答案】D【解析】质粒的化学本质是小型环状DNA,A错误;图中利用b将质粒上的AATT序列进行切割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b表示限制酶,B错误;图中利用c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因此c表示DNA连接酶,C错误;图中d为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D正确。-20- 15.既能进行孢子生殖又能进行出芽生殖的生物是()A.水螅B.酵母菌C.曲霉菌D.马铃薯【答案】B【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孢子生殖又能进行出芽生殖,B正确,A、C、D均错误。16.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形态是()A.B.C.D.【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且着丝点现行,所以移向两极时,两条染色体臂的方向是相反的,而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臂的方向是相同的,故选D。17.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A.使染色体清晰B.使根尖酥软,易于分散C.使根尖细胞分散D.使根尖细胞易于染色【答案】B【解析】解离用的是解离液,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和酒精,主要作用是使根尖酥软,易于分散,还能起到固定细胞的作用,故选B。18.在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粒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粒也不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粒分裂为二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粒不分裂【答案】D-20-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但着丝点不分裂,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不分裂,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D正确。19.人类双眼皮性状对单眼皮为显性。一对双眼皮夫妇婚配后,所生2个孩子的性状可能是()A.都具有双眼皮B.都具有单眼皮C.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另一个孩子是单眼皮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已知人类双眼皮性状对单眼皮为显性,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者Aa,若正常夫妇中有一个基因型为AA,则后代都是双眼皮;若正常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则后代AA:Aa:aa=1:2:1,则两个孩子可能都是双眼皮、可能都是单眼皮,也可能一个是双眼皮,一个是单眼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是显性性状,或者隐性性状。2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根据题意卵巢应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1;而精巢也能产生A和a两种精子,比例也为1:1,因此两种小桶中均放了两种A和a的小球,并且比例是均等的,也就是6:6,以模拟配子的比例,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个容器中产生的两种配子的比例都是1:1,即两个容器中的两种配子的数量应该相等。-20- 21.某男性患色盲,下列他的细胞中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B.精子C.精原细胞D.神经细胞【答案】B【解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且X和Y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精原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都含有色盲基因,A、C、D均错误;精子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不存在色盲基因,B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①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和Y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②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2.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性别?()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C【解析】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XAXa(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XAXA(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Y(红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23.下列细胞中,属于正常人体中暂不增殖细胞的是()A.骨髓细胞B.肝细胞C.肌细胞D.神经细胞【答案】B-20- 【解析】从增殖角度看,连续分裂的细胞,如动物的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植物的形成层细胞和植物的生长点细胞等,可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A错误;暂不增殖细胞,如某些免疫淋巴细胞、肝、肾细胞及大部分骨髓干细胞等,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B正确;终端分化细胞,如动物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的筛管细胞等,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永远不再分裂,C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分裂后可能存在三种状态,不一定继续分裂,并识记常见的暂不增殖细胞的名称。24.以下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B.生物进化的总体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导致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多倍体生物形成后,它与原物种之间能够进行杂交,因而它不是一个新物种【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A错误;生物进化的总体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B正确;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殖隔离的产生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多倍体生物形成后,它与原物种之间能够进行杂交,但产生的后代不育,因而它不是一个新物种,D错误。2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答案】B..................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由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0-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7.某男子患一种罕见病。他与一正常女子婚后生育了6个儿子和4个女儿。所有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随后发现,该男子所有孙子都患病,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正常,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A.X连锁隐性遗传B.Y连锁遗传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常染色体隐性【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该种罕见病只在男性中传递,其遗传方式最可能为Y连锁遗传,B正确,A、C、D均错误。28.如果两个遗传性状发生重组,说明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的关系不可能是()A.独立遗传B.完全连锁C.不完全连锁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这两个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因基因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A错误;完全连锁的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不能发生交叉互换,因而不能发生性状重组,B正确;不完全连锁的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能发生交叉互换,因而能发生性状重组,C错误;综上分析,D错误。【点睛】熟记并理解基因重组的来源、独立遗传、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的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在ABO血型系统中,若小明的父亲血型为A型,母亲血型为O型,则小明的血型可能是(-20- )A.只可能O型B.只可能A型C.A型或B型D.A型或O型【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小明的父亲的基因型为IAIA或IAi,母亲的基因型为ii,他们子女的基因型为IAi或ii,所以小明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人类ABO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血型A型B型AB型O型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30.为确定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之间的位置关系,某研究小组进行对一个杂合体(AaBbCc)的配子及其数量进行了统计见下表,则3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关系是()ABC414aBc28abc386AbC20A.基因A(a)、B(b)、C(c)均为连锁关系B.基因A(a)、B(b)为连锁关系,C(c)自由组合关系C.A(a)、B(b)、C(c)均为自由组合关系D.基因A(a)、C(c)为连锁关系,B(b)自由组合关系【答案】A【解析】依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了4种配子,其中ABC与abc的配子数量接近相等,aBc和AbC的配子数量也接近相等,而且ABC与abc的配子数量明显多于aBc和AbC的配子数量。据此可知基因A(a)、B(b)、C(c)均为连锁关系,但AaBbCc的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两种数量较少的配子,A正确,B、C、D均错误。简答题31.下图为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变示意图,期中①②表示过程,③④表示物质:-20- (1)图中①表示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过程中的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③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A.非必需氨基酸B.必需氨基酸C.非必需脂肪酸D.必需脂肪酸(4)下列不属于物质④的作用的是(_____)A.调节身体代谢B.缓冲撞击C.保温D.储存能量(5)对于高等动物而言,体内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来源不可能来自(_____)A.肌糖原的分解B.脂肪的转化C.肝糖原的分解D.氨基酸的转化【答案】(1).糖酵解(2).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3).A(4).A(5).A【解析】试题分析:以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的指向为切入点,围绕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有氧呼吸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明辨图中数字所示过程或物质名称,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图中①表示将葡萄糖分解为三碳化合物(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2)图中②表示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三羧酸循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氧化磷酸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过程。(3)不含氮的部分与氨基结合形成的物质③是非必需氨基酸,A正确,B、C、D均错误。(4)物质④是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的脂肪。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动物及人体内的脂肪还有保温、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具有调节身体代谢作用的物质是激素。综上所述,A正确,B、C、D均错误。(5)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血糖可以来自肝糖原的分解,脂肪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但不可能来自肌糖原的分解。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20-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①混淆了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的内涵: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能合成。②误认为肌糖原也能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3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辛普森指数越大,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辛普森指数越大,说明群落中物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D正确。3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证据。如图显示A、B、C、D四种杂草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据图推测,A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答案】(1).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2).BD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组成它们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越高,据此分析图示并结合题意作答。基因序列越接近,两种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所以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生物化学(或遗传学或分子水平)证据。比较四种杂草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A相似度最高的是B,其次是D,再次是C,即A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BDC。34.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B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H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20- (1)在BB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BH、HH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2%,此时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2)1969年中期BB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BB基因型幼虫比HH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低/相同/高)。(3)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答案】(1).96%(2).不再使用杀虫剂(3).低(4).HH【解析】试题分析:,理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以题意中的“杀虫剂的使用和停用的时间”为切入点,对比分析图示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据此围绕题意进行相关试题的解答。(1)在BB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BH、HH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2%,则BB基因型频率为94%。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可知,B基因的频率为94%+1/2×4%=96%。(2)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BB基因型频率下降,HH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环境条件下,BB基因型幼虫比HH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3)结合对(2)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HH型适应环境,BB型不适应环境,从而使H基因频率增加,B基因频率下降,在这样持续的选择作用下,导致HH基因型频率最高。35.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与二次免疫反应的曲线,请据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 (1)图甲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免疫反应曲线的细胞一般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细胞,抗体由__________细胞制造,该反应是____________(体液/细胞)免疫(3)图乙中A它具抗原识别作用,其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有细胞中可无法对抗原进行识别的细胞是____________。(4)离体B淋巴细胞在模拟正常人体环境条件下,其对首次入侵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的曲线,可能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I/II)部分。【答案】(1).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更快、更强(2).B淋巴(B)(3).浆(E)(4).体液(5).糖蛋白(6).E(7).I【解析】试题分析:理清体液免疫的过程,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定位图乙中各字母所示的细胞的名称、物质名称,并把握图甲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含义,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点,围绕体液免疫过程、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等相关知识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图甲显示:二次感染的血液中抗体浓度较首次感染的增加迅速且峰值明显增高,这说明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更快、更强。(2)抗体参与的是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B]B淋巴细胞。抗体是由图乙中[E]浆细胞合成分泌。(3)图乙中的A是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它具抗原识别作用,其成分是糖蛋白。图乙中[E]浆细胞无法对抗原进行识别。(4)人体正常体温为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为37℃左右;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据此可推知:离体B淋巴细胞在模拟正常人体环境条件下,其对首次入侵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的曲线,37℃时抗体浓度最高,15℃时抗体浓度较低;42℃下,酶失活,无抗体产生,即与I符合。-20-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建立联系。36.生物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图表示转基因番茄的生产过程,①~⑤为步骤。据图回答。(1)在基因工程中,通常用同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质粒,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同的______________。过程①还需要另一种工具酶_______________处理。(2)通过图中③④⑤过程,最终将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这证明番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性。图中①②过程所涉及的生物技术可称为_______________技术。(3)转基因技术不仅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还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等方面。①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降低了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③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致敏物质会影响人类的健康④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改变人的遗传信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NA片段/粘性末端(2).DNA连接酶(3).全能(4).转基因(5).动物基因工程(6).微生物基因工程(7).A-20-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其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中数字所示过程,并结合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1)在基因工程中,通常用同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质粒,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或相同的DNA片段)。过程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除了需要限制酶外,还需要DNA连接酶。(2)图中③④⑤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最终将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这证明番茄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①②过程依次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和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涉及的生物技术可称为转基因技术。(3)转基因技术不仅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还可应用于动物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基因工程等其他领域。(4)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降低了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③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致敏物质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综上所述,A正确,B、C、D均错误。37.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表现型正常的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右图为岛上某家族的遗传系谱,该家族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1)______(甲/乙)病为血友病,另一种是(________)遗传病。A.常染色体显性B.常染色体隐性C.伴X显性D.伴X隐性(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答案】(1).乙(2).B(3).AaXBXb(4).aaXbXb(5).11%-20-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单独观察每一种遗传病,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并结合题意“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以此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并结合题意,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系谱图显示,Ⅱ-5和Ⅱ-6均不患甲病,其女儿Ⅲ-10患甲病,据此可判断,甲病为B选项所示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意“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可知,乙病为血友病。(2)依据“Ⅰ-1为乙病男(XbY)、Ⅲ-10为甲病女(aa)”可推知: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3的基因型为两病兼患的女性,因此其基因型为aaXbXb。(3)依题意可知: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的基因型为66%Aa。依据“Ⅲ-10为甲病女(aa)”可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Ⅲ-11的基因型为1/3AA、2/3Aa。所以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66%×2/3×1/4aa=11%。【点睛】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①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首先要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为切入点,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38.如图①~④列举了四种作物的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应问题:-20- (1)上述育种方法中,属于诱变育种的是_____(填序号),其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发生该变化的化学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发生该变化的时期是在分裂__________期。(2)上述育种方法中②属于______________育种,在第②种方法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种类型。(3)第③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④(2).基因突变(3).脱氧核苷酸(4).间(S)(5).单倍体(6).2n(7).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常见的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的过程、优缺点及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由题意和从图示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④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在分裂间期,若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可导致基因突变。(2)②过程中出现了花药离体培养,据此可判断②属于单倍体育种。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因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使得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20- (3)第③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0- -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