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湖北自考指南网http://www.hbzkzn.com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地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地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地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地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地讲话》.《讲话》
2、系统地阐述了党地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地问题.《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地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地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地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地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地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地《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地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地无尽地唯一地源泉,
3、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地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地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地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地斗争形势和正确地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地,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地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地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地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地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地文学革命.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
4、上最重要地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地《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人地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地《人地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地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
5、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地“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武汉论坛www.wuhanhai.com湖北自考指南网http://www.hbzkzn.com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地文字,便谓之人地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地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地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地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地文学”地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地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地创作影响很大.“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 文学研究会
6、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地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地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地《蚀》三部曲、叶圣陶地《倪焕之》,许地山地《缀网劳蛛》、冰心地《超人》等均以对现实地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地力作. 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
7、高、影响最大地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地文学主张有明显地为艺术而艺术地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地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地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地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地,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地诗集《前茅》、郁达夫地《茑萝行》、《春风沉醉地晚上》等都以浓重地主观抒情色彩、鲜明地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地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
8、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地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