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34405
大小:2.26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2-2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黑龙江垦区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黑龙江垦区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姓名:代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资源利用指导教师:王宏燕2012-06-20摘要自黑龙江垦区成立以来,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突破400亿斤,随着黑龙江垦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大背景下,黑龙江垦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伴随着的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逐年受到影响,生态足迹逐年扩大,人均生态承载力日益降低。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生态足迹理论研究方法,计算并分析黑龙江垦区
2、2006--2010年生态足迹等相关理论数据指标,通过灰色建模预测方法预测未来十年黑龙江垦区可持续发展发展力状况,给出提高生态承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相应政策性建议,为决策者及黑龙江垦区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性意见。得出结论如下:1)黑龙江垦区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8995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7.97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6.9295hm2,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可知,从供需的相关数据指标上来看黑龙江垦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可知,黑龙江垦区的资源的使用情况已经超出了其资源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未来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环境
3、的影响产生了压力,同时,从数据指标分析得出,黑龙江垦区在2010年的资源供给同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来看,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2)2006--2010年黑龙江垦区人均生态足迹基本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模式基本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态势,而且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人均生态赤字数据指标不断上升,区域内生态足迹与生态赤字指标曾正比例,随着区域经济及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黑龙江垦区的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在逐渐降低。3)以黑龙江垦区前5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GM(1,1)模型为理论基础,预测黑龙江垦区到2020年的生态足迹相关数据指标分别为:人均生态足迹
4、19.156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0.12hm2和人均生态赤字9.0363hm2。4)黑龙江垦区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包容性及和谐性增长,提高生态承载力,改善并保护生态自然等相关资源环境,实现未来经济、社会、资源等相关要素的可续性发展,以下几点客观性做法需要加大实施力度: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产业化程度、科学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加大有关部分合作以及提高群众文化及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计算及相关模型预测结果,客观提出黑龙江垦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及合理化,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客观性政策建议。结论部分重点突出对黑龙江垦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理论相关
5、数据指标进行总结汇总,以及就各生产性土地类型的使用及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垦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政策性建议进行扩充解释说明。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AbstractResearchon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eilongjiangstatefarmsonEcologicalFootprintTheorySincetheinceptionoftheHeilonNiangstatefarms,asanimportantnationalcommoditygrainbase,toensurenat
6、ionalfoodsecurityandfoodsafetyagreatcontribution.In2011,theHeilongjiangReclamation’stotalgrainoutputexceeded400billionkilograms,withthecomprehensiv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Heilongjiangreclamationarea,HeilongjiangLandReclamationBureaupartycommittee”graspingthecity,strongworkwithfarmer
7、s,”thebackdropofthedevelopmentstrategy,thefaceoftheHeilongjiangReclamationhasundergoneenormouschanges,ecologicalenvironmentareaffectedeveryyear,theecologicalfootprinthasexpandedeachyear.Inthiscontext,theecologicalfootprinttheoryresearchmethods,calculationanda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