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99704
大小:56.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2
《做强产业升级主支撑打造转型发展新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做强产业升级主支撑打造转型发展新范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继续推进我国经济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前进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全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在谋求“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分别以富士康、实联化工、卧龙电机为龙头的IT、新型化工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敏实、晟德药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3+2”现
2、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凸显。截至2013年底,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820余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量比重超过87.5%,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此同时,两大新兴产业优势也逐步放大。产业平台有效提升。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分别达到3个、8个;先后获批省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电子信息产业链国际合作示范区、省盐化工产业集群等称号,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所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溢出效应,为淮安承接先进要素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下一步,开发区将抢抓机遇,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推进“三大支柱、两大新兴产业”持续升级,力争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整个苏北的“跨越发展标兵”。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产业集聚。一是编制专业产业规划。科学编制“3+2”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加快培植三大支柱产业突破两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九大行业招商实施意见》,对各产业发展布局、目标、步骤、措施等进行明确,突出重点发展“三高二低”(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项目,同时更加严格项目准入把关、严控地块供应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产业集群、项目集中。二是出台专项政策扶持。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专项出
4、台《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奖励办法》、《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在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循环经济、名标名牌创建等方面加大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并逐年适度增加发展资金规模。三是明确专门力量推动。成立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招商领导任副组长,协调解决产业集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将项目招引、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工作职责明确划分到相应部门、具体责任人,切实形成“自上而下、一抓到底”的工作落实体系。二、坚持项目为王,加速实现产业集聚。一是大力度招引优质链上项目。围绕“3+2”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
5、、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要求,每位班子成员统领一块部门单位、选准一个行业领域、受领一套目标任务,独立开展招商活动。创新专业招商部门和非专业部门结对招引机制,定人、定点、定产业开展招商,确保每个产业至少有一个国际国内龙头企业、30个高度相关的产业链项目。二是硬举措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既定工期,突出重要环节和重要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倒逼施工进度;加强联动督查,实施“红黄绿”三榜公示滚动管理制度,推动项目提速;叠加利用项目建设推进、主任办公两大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进展缓慢项目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展。确保每年滚动推进20个亿元以上产业工业项目,加快
6、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三是快速度培强产业骨干项目。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全方位鼓励和扶持企业增资扩股、技改升级、上市等;坚持每年筛选不少于2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积极推动开展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确保增资扩股完成投入保持20%以上年均增幅;推行班子成员挂钩重点企业帮扶机制,突出做好富士康、实联化工、敏实等产业龙头企业要素保障。确保产业链项目中,每年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0户、列统30户。三、坚持创新驱动,有效激活产业集聚。一是全力做强科技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等公共服
7、务技术平台作用;推进智慧谷一期4万平方米科研载体、浙大网新科技园等平台2014年底建成运营;中国移动呼叫中心一期、创意设计产业园等重大科技项目主体竣工;积极推进张江淮安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苏北唯一的“科技广场”等平台创建工作。二是全力构筑人才高地。每年专门拿出2000万人才奖励专项基金,以人才高度集聚为目标,以人才与产业、企业高度融合为核心,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一方面通过搭建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人才向开发区、向产业汇聚;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等举措,有效促进人才作用发挥和成果转化,努力形成人才引领、
8、创新驱动的良性工作格局。三是全力建设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