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重点》word版

《环境法重点》word版

ID:33195839

大小:11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2

《环境法重点》word版_第1页
《环境法重点》word版_第2页
《环境法重点》word版_第3页
《环境法重点》word版_第4页
《环境法重点》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法重点》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环境问题u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u实质人类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环境资源的再生更新能力和自净能力。环境

2、保护的概念Ø——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可持续发展理论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环境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具有一般法律的本质和特征。(2)环境保护法调整的人们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3)环境保护法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第二章、环境法的特征1、综合性

3、Ø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对象、空间广泛Ø立法体系综合性——专门环境保护法规,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法律部门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范。Ø法律措施综合性——涉及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2、技术性Ø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性的特征。Ø包括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3、社会性Ø主要是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保护全社会的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最明显地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4、共同性Ø当代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Ø经济发展、生产管理、资源利用和科

4、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各国的环境保护法有较多可以相互借鉴的东西。目的:《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Ø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Ø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Ø保障人体健康Ø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法的体系环境法是以宪法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以单项专门环境立法为主干,以国际环境条约内容为补充,以及包括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纠纷处理、环境损害救济、环境管理组织等内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基本制度和环境标准组成的完备体系。第三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Ø1、正确反映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Ø2、正确把握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Ø3、体现了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Ø4、体现了协调发展或可持续法的基本要求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证

6、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3、环境责任原则的含义和内容1、污染者付费Ø——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并赔偿或补偿因此造成的损失。2、开发者保护Ø——指对环境将进行开发利用的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恢复和整治。3、利用者补偿Ø——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责任。4、破坏者恢复Ø——指造成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承担将受到破坏的环境资源予以恢复和整治的法律责任。4、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社会公众均享有参与环

7、境资源保护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并有权对政府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单位、个人的环境资源的利用行为进行监督。四、环境法的主要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拟实施的政策、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的方法与制度的总称。内容包括1、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审查小组审查结果;跟踪评价u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委托具备相应资

8、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2)征求公众意见(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审(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新报批(6)环境影响的后评价(7)建设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检查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u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太窄Ø对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