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

ID:33189421

大小:117.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21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_第1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_第2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_第3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_第4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能力提高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综合评估(能力提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第Ⅰ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人民文学》杂志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写作栏目以来,“非虚构”俨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词,许多其他文学期刊也辟有类似“非虚构”的栏目。有论者据此认为,“非虚构”已成为当前文学期刊的一种“集体转向”,或是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和方向”。“非虚构”写作的

2、盛行有诸多原因,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对当下虚构社会的一种话语反动。当下社会,虚构已成为一种社会表征。一方面,在网络所创设的虚拟空间中,信息代替物质,符号代替身份,生活不是“身体”的生活,生命不是“物质”的生命。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已变得模糊,这与庄周梦蝶中“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也?”的寓意颇为相似。另一方面,在当下的社会中,现实已裂变为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一切都被符号化,消费者本身也失去了主体性。日常生活颠倒过来,成为一个模仿和虚构的过程。在虚构生存的时代,真实与真相已变得稀缺。25/25我们生活在把虚构

3、当真实的社会空间中,虚构的“真实”覆盖并引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被人为操纵的体育竞赛、名人的“虚假捐款”……社会上各种虚构或虚假的故事已远远超出文学的虚构与想象能力。同时,虚构故事的泛滥致使虚构本身的魅力日渐衰减,尤其是网上那些无厘头的穿越小说更让虚构变得不再神秘。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文学似乎不再需要虚构,因为与媒体炮制的那些“虚构的真实”相比,文学虚构反倒意味着与真实生活的某种疏离。绚烂之至归为平淡,文学不得不返璞归真,追求另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讲述、旅游散记、个人回忆录等非虚构文学也具有一种“超越”社会的

4、文学功能。在虚雾弥漫之中,读者更钟情那些能够写出实感和真相的读物。可见,当下的文学创作由虚构转向非虚构,有其自身的社会原因。在现实远远超出艺术家的虚构能力时,文学只能返璞归真,寻找一种“非虚构”的表达方式,这也许是非虚构重新获得“文学”意义的社会学解释。需要指出的是,非虚构如果过分张扬,文学是否会滑入死亡的另一端?毕竟,文学仅有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与现实生活保持某种距离是文学审美的内在要求。从《人民文学》发表的几部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非虚构作品来看,这些作品关注民生,切中时弊,展现了文学介入社会现实的宽宏视野。阅读这些“非虚

5、构”作品,我们有更多真实可感的“社会”体验,但也少了一些“文学”的体验。读者不免生疑:非虚构文学作品与历史叙事、新闻调查等有何实质性区别?在我们看来,伟大的作家不应该只是一个社会报告人,更应该是社会的精神阐释者;优秀的作品并非亦步亦趋地呈现现实,而当以语言为手段,为我们建构具有精神内涵的“另一个世界”25/25。诚然,我们无意责难这些非虚构文学,只是想提醒,写得好看,依旧是文学的生命底线,也是衡量平庸之作与优秀之作的基本尺度。(选自《文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非虚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成为当前文

6、学期刊的一种“集体转向”,源于《人民文学》杂志的一个栏目。B.“非虚构”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和方向”,尽管其盛行原因十分复杂。C.社会上的虚构或虚假的故事远超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的能力,使得虚构不再神秘。D.社会环境使得文学似乎不再需要虚构,与媒体炮制的那些“虚构的真实”相比,文学虚构与真实生活有疏离感。解析:B项,“‘非虚构’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和方向’”错,据原文可知这是“论者”的观点,不是文章观点。答案:B2.下列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学上的“非虚构”盛行,在作者看来,最重

7、要的原因是对当下虚构社会的一种反动。B.虚构成为社会的表征,虚拟空间中信息代替物质,现实裂变为符号,真相变得稀缺。C.在将虚构当做真实的社会空间里,虚构的“真实”处处存在,使得文学不得不返璞归真。D.文学由虚构转向“非虚构”有其自身的社会原因,而读者对能写出真相和实感的读物也更加钟情。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非“最重要的原因”。25/25答案:A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虚构化盛行,使得真实与虚拟界限模糊,而虚拟空间本身也成为一个模仿和虚构的过程。B.虚构的泛滥致使

8、虚构本身魅力大减,而“非虚构”则有“超越”社会的文学功能,给人以真实的体验。C.非虚构作品切中时弊,关注民生,体现了作家不仅是社会报告人,而且是精神阐释者。D.“非虚构”特长在于与生活保持某种距离,在表现现实的同时,也建构了“另一个世界”。解析:A项,“而虚拟空间本身也成为一个模仿和虚构的过程”错,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