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43438
大小:5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1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原因探析及干预探究——一起心理危机干预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原因探析及干预探究——一起心理危机干预引发的思考-高等教育学论文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原因探析及干预探究——一起心理危机干预引发的思考摘要: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被高考的强大压力所掩盖,近年来大学生中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意外事件远高于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高校辅导员如何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初步干预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心理危机;高校辅导员心理干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虽然提出要培养
2、人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现实的衡量标准却是能否考上大学,高考成绩的高低。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被高考的强大压力所掩盖,同时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被灌输一个观念——进入大学,万事轻松。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考试成绩不是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大学以综合指标进行评价。此时,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意外事件远高于中学生。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高校辅导员如何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初步的心理干预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一、原因探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持续性的、伴随人一生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
3、个方面,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等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父母与子女构成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家庭教育中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是“面对面”的交往群体,家庭给予个体的非正式教育比正式教育对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在个体社会化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亲子互动方式、内容不同,导致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基础性教育,家庭教育一旦出现失误和偏差,在教育对象身上便会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家庭教养方式正确与否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且基础性原因。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
4、致病起因的探讨。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仅与非正常心理存在着高度相关,而且对正常人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①钱铭怡等相关研究发现,积极的养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与子女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相关,而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不仅与抑郁有关,且与个体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广泛存在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②笔者所带的一名学生在新生心理普中被查出为严重心理危机。普查资料显示,母亲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指数分别为33.32、83.36,父亲
5、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分别为42.18、90.28。该生心理问题严重时,辅导员通过电话沟通、当面沟通等方式反馈学生情况,并商量处理方法。通过对谈话资料分析以及观察所得:该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普查数据一致,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远高于积极教养方式。辅导员、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谈话,学生与家长保持明显的距离感,躲避父母眼光很少与父母正视。当谈到该生入学前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时,其父亲表示并不问其学习状况,只是告诉他考不上大学就没什么本事,必须要好好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描述笼统而模糊。研究表明,父亲惩罚严厉会构成对反社会人格偏离的影响。一方面,从遗传角度
6、出发,父亲所具有的惩罚严厉的教育方式往往也是他们自身性格的一种体现,而这种性格可能有其生物基础,能进一步遗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父亲对子女的惩罚严厉会让子女对父亲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情绪变得不稳定、暴躁,而且往往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把对父亲的对产情绪移植到他人身人,甚至扩大到整个社会。③心理咨询师复诊时认为该生应中止学习,立即接受治疗,父母并非以婉转可以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告知具体情况,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其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是继续读书还是中断学业接受治疗,这一举措使得该生在亲子关系中完全被孤立,双方成对立面,此时家长并未考虑
7、到其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压力。钱铭怡、肖广兰(1998)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当父母对子女给予更多关心、温暖与理解时,有助于子女形成较高水平的自尊及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而这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及精神病性反应等。反之,负性的养育方式则不利于个体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抚育既有生理层面,也有社会层面,但若不了解子女心理,不注意与子女心
8、理层面的沟通,而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身上,将子女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容易引起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冲突既有外显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