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41230
大小:63.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1
《论高中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中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论文论高中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作者简介:李卫红(1968-),女,湖北蒲圻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地理教育和教育理论研究。李卫红,王济民(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山东济南250001)摘要:创新素质是高中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从创新教育的内涵、构成与要求出发,构建了由环境、方法、保障和评价等四个方面组成的创新教育体系,探讨了实施创新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措施,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关键词:高中教育;创新素质;创新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1674-5884(2014)06-0018-03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要求,成为中国高中教育理性回归的指导纲领。创新素质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优劣的重要标识,如何在目前的应试体制下逐步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实施创新教育改革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1高中创新教育的特点与现状1.1高中创新教育的特点创新教育旨在提高教育对象的创新素质,培养创
3、新性人才,具有社会性、阶段性、层次性和多元性[2]特点。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的特点:第一,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1],担负着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为社会和高等教育输送具有一定创新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高中创新教育必须承上启下,根据高中办学定位和模式,结合学生毕业走向建立起面向高等教育、或面对社会就业的创新素质培育体系。第二,借鉴徐辉划分的国家创新系统、行业内部创新教育和学校内部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2],高中创新教育首先属于教育领域层次,创
4、新教育重点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创造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都应立足于第三层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即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2]。第三,高中教育正在步入多样化发展时期,呈现出办学体制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职业教育比重增加化的综合发展趋势。因此,高中创新教育也不可能墨守成规的继续保持统一的模式,而是充分体现出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性、非同一性和层次上的区别性,因校而异。第四,创新教育是提高国家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教育,每一个国民都
5、有接受创新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它贯彻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高中教育是我国普及性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赋予国民良好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发展的意义上将高中创新教育担负着兴邦立国的历史重任。总之,高中创新教育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中教育性质的转化而不断演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为其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高中创新教育的现状首先,应试机制严重制约了高中创新教育的实施。一方面,考分几乎成为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初升高、高升大等严酷的门槛效应很容易让学校急功近利
6、,采取加强知识教育、智力开发和考试能力培养等应试教育手段,甚至是军事化管理来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现行的考试方式无法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体现,不能为高考直接加分的创新教育自然也就成为了“鸡肋”,不搞不符合教育要求,搞多了学生家长也会有意见。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兴趣,让学生思维趋于机械和僵化,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人格,“孵鹰教育”成为“煮鸡蛋教育”。其次,很多教育部门在创新教育的问题上存在短视行为。一方面,没有把创新教育作为国策,
7、作为民族发展的百年大计来进行建设,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于不顾,片面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实施创新教育建设的现实价值,没有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建立创新教育体系,把改革落实到实处,比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外活动等软环境建设,教学硬件环境的配套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和实施等。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讨,需要全社会的宣传和扶持。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改变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崇尚自主与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的目的才
8、能实现[3]。2高中创新教育体系的构成高中创新教育体系要从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出发,紧扣高中创新教育的特点,确立指导思想,从环境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4]建设,构建一个与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趋向和办学模式相吻合、有校本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