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36991
大小:69.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1
《计算机毕业论文--wlan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LAN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摘要:本文介绍了WLAN(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征与运营模式,并阐述了Wi-Fi安全性问题、WAPI兴起及相应频率规划等WLAN演进发展状况及其应用前景。关键词:WLAN Wi-Fi发展1绪论无线局域网WLAN,顾名思义是一种借助无线技术取代以往有线布线方式构成局域网的新手段,可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系统用无线接入的一个子集,但原则上与蓝牙有类似性,覆盖无线个人域网(WPAN)范畴。与蓝牙相比,它能支持较高传输速率,利用射频无线电或红外线,借助直接序列扩频(DSSS)或跳频扩频(FHSS),GMSK,OFDM等技术,实现固
2、定、半移动网络终端对Internet网络进行较远距离的高速连接访问。因此,原则上它与速率较低的蓝牙技术有不同市场定位,相互支持补充,构成一种完整有效的WLAN/WPAN/WBAN无线接入。2WLAN 的基本特征(1)较高的传输速率及较远的连接距离与WPAN相比,即使不涉及UWB,WLAN采用OFDM/MIMO技术后,传速率可高达54Mbit/s,甚至可以与UWB相比美。对通信距离而言,最高可大于100m。因此,在速率与距离方面,WLAN的优势明显。(2)较高频谱利用效率采用OFDM技术,借助多状态调制处理的WLAN可取得较高的频谱利用效率。若进一步结合区域覆盖能力,综合评价其容量能力与频谱利用
3、效率则可得结果如下:蓝牙系统为3×104bit/(s﹒m2),IEEE,802.11a系统为8.3×104bit/(s﹒m2),UWB系统潜力更高,可望高达1×106bit/(s﹒m2)。(3)较适宜高速Internet连接及高质量多媒体传输这是能以较高速率传输的必然结果。3802.11x及其速率增强IEEE在1997年为无线局域网制定了第一个标准──IEEE802.11,其中定义了媒体存取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在2.4GHz的ISM频段上工作,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以自组织(Ad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S(BaseStation
4、)或访问点AP(AccessPoint)的协调下进行。为了在不同的通讯环境下取得良好的通讯质量,采用了CSMA/CA(CarrierSenseMultiAccess/OllisionAvoidance)多址连接方式。IEEE802.11标准最初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的无线接入,其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it/s。之后,由于速率和传输距离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更高速率的标准802.11b和802.11a。802.11b支持较高速率达1Mbit/s,同样工作于2.4GHzISM频段,亦称Wi-Fi(无线保真,WirelessFedelit
5、y),可为笔记本电脑或桌面电脑提供完整的网络系统服务。802.11a为利用5GHz频段的WLAN方式,传输速率更高,可达25Mbit/s或更高,借助OFDM技术,其速率可高达54Mbit/s。它亦被称为Wi-Fi5,可适应话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802.11x标准即由Wi-Fi联盟推进其产业化与应用工作。4Wi-Fi-802.11i的安全协议缺陷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从暴露到最终解决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各大通信芯片商显然无法接受在这期间什么都不出售,所以Wi-Fi厂商以802.11i的草案3为蓝图设计了一系列通信设备,称为支持WPA(Wi-FiProtectedAccess)的设备
6、。这个协议包含向前兼容RC4的加密协议TKIP(TemporalKeyIntegrityProtocol),它沿用了WEP所使用的硬件并修正了一些缺失,但在安全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之后将支持802.11i最终版协议的通信设备称为支持WPA2(Wi-FiProtectedAccess2)的设备。如众所知,随着传统意义上的WLAN演进为公众通信P-WLAN/O-WLAN,WLAN已成为中国几大公众业务基础运营商共同关注的焦点。公众运营商级的WLAN用户主要为企业客户、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员及家庭用户等,多半属高端用户,对服务质量及安全性非常关注。而IEEE802.11x标准中原先提出的安全方案已被广泛证
7、实存在安全漏洞。例如,基于有线环境设计的端口访问控制协议802.1x,安全协议WEP及RC4流密码,DHCP+WEB认证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系按明文HTTP1.0或弱加密HTTP1.1的MD5算法。MAC地址过滤及非法接入及目前使用较多的PPPoE认证方式也是用明文或弱加密方式传送口令,不适合于开放无线环境。且PPP报文及PPPoE封装效率较低,无后续数据加密,均对电信运营商级高可靠性要求带来较大隐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