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

ID:33114313

大小:25.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0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1页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2页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3页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4页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G网络变化及承载网应对探讨  【摘要】分析了5G网络架构的演进趋势和承载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承载网接入层由环形向星型/树形结构转变来应对5GRAN的变化。结合目前各运营商主流技术,采用PON、有源WDM和无源WDM等技术对5G接入网承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相关结果可给今后国内5G的试验网推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5G;C-RAN;WDM;承载网  DiscussionontheChangeof5GNetworksandtheResponsetoBearingNetworks  LIZun  [Abstract]

2、Theevolutiontrendof5Gnetworkarchitectureandthechallengeandcountermeasurefacedbybearingnetworksareanalyzed.Thetransitionoftheaccesslayerofbearingnetworksfromringtostar/treestructureisusedtotacklethechangeof5GRAN.Combinewiththemainstreamtechnologiesofoperators,thefeasi

3、bilityofbearingbasedonPON,activeWDMandpassiveWDMin5Gaccessnetworksisdiscussed.Relatedresultscanprovidesomereferencestothepromotionofdomestic5Gtrialnetworksinthefuture....  [Keywords]5G;C-RAN;WDM;bearingnetwork  1引言  ?S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增长,现有信息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满足将来

4、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万物互联以及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和新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1]。5G技术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面向三个技术场景:高可靠低时延uRLLC,增强型移动带宽eMBB,大吞吐量和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其分别具备低时延、大吞吐量、大连接的特征。三个技术场景都需要5G网络更加靠近用户,在5G核心层部分下移的同时,回传方式由环形向树形/星型转变。而为了满足5G网络架构的变化,承载网也需要在结构上、技术上进行优化,才能应对5G网络的新挑战。  25G网络架构演进趋势  5G是面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各大运营

5、商从业务需求及体验感出发,在异构网络中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感知,融合多层次覆盖、多接入技术、多业务系统等5G重要特征[2]。对于三个业务场景,5G要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需对RAN(RadioAccessNetwork)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  图15G网络结构演变趋势  (1)AAU:将原4G网络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合并为AAU(ActiveAntennaUnit,有源天线处理单元)。  (2)CU: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CentralizedUnit,集中单元),负责处理非

6、实时的协议和服务。  (3)DU: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3]。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5G低时延业务处理的时效性,需要将原有部署在机楼的核心网部分功能下移。以减少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到核心网的时延。因此,核心网侧需要推动MEC(MobileEdge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的标准化,同时考虑MEC下移以及云化。如图1所示,首先将核心网从核心层下沉到汇聚层,原先的4G核心网拆分成NewCore和MEC两部分。其中Ne

7、wCore将云化部署在汇聚层的区域汇聚中心,MEC将部署在区域汇聚或更低的位置汇聚层,对于承载网提出更加灵活的Mesh组网需求。  35G网络对承载网的挑战  工信部已经明确采用3.5GHz和4.9GHz频段来解决5G阶段的广覆盖问题,28GHz和73GHz邻近高频段主要用来进行密集覆盖和流量提升[4]。跟4G基站相比,5G基站的密度更大,接入点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减少。根据站点覆盖模拟推算,未来5G...网络宏基站、室内和微站加起来的接入点部署密度将达到现有部署密度的10倍以上,接入点距离则从2G阶段的700m~1000m缩小到2

8、0m~30m甚至更小[5],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2G到5G的带宽增加示意图  图32G到5G的站点间距减少示意图  通过分析5G主要应用场景的三个需求――大速率、大带宽、大连接,每种场景需求都比现有业务有10倍以上的提升,则5G单位面积的接入速率是4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