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

ID:33105626

大小:8.92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2-20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_第1页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_第2页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_第3页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_第4页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辐射沙洲水下地形冲淤演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表目录表目录表3-1辐射沙洲总沙脊面积统计......................................13表3-2冲淤量统计总表..............................................14表3-3沙脊群主要沙脊0m以上面积...................................17表4-1东沙区域遥感影像详细情况....................................24表4-2小庙洪区域遥感影像详细情况.......

2、...........................24表4-3小庙洪区域LGCP控制点分布...................................25表4-4东沙区域LGCP控制点分布.....................................26表4-5日地距离....................................................30表4-6各波段大气顶部的太阳辐照度值................................

3、31VII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4、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日期: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中国近海的水下沙脊群,主要有江苏岸外南黄海辐射沙洲、辽东湾的辽东浅滩指状水下沙脊、鸭绿江口羽状海底沙脊、琼州海峡西部海底沙脊群。其中南黄海辐射沙洲属内陆架大型沙脊体,位于老黄河口至长江口北侧的苏北近岸,形成和发育与我国最大的两条河流密切[1]相关

5、,其分布范围广、规模大、水动力条件及形成过程复杂。南黄海辐射沙洲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与航道资源,江苏省海岸缺乏深水港,而沙脊群区有多条潮流深槽水深都在15一20米,对它们的演变趋势的研究,有助于在变化复杂的潮流通道系统找到较稳定的深槽,或根据其演变动态特征给予合理的整治,使能在苏北地区建设深水码头,必将促进江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苏北地区沿海经济的腾飞。本论文在“辐射沙脊群调查与评价”项目的支持下,分别对实测资料数字化和遥感数据进行反演,生成辐射沙洲多年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GIS方法对多年DE

6、M叠合获取精确的冲淤量等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辐射沙洲近30年的地形演变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选取了典型的潮沟和沙脊,利用RS和GIS技术从多年的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潮沟中泓线和沙脊线,并对其多年变化的定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由此也可以对分析南黄海辐射沙洲及其主要沙脊、潮沟的演变趋势提供依据。这次长时间跨度和大范围的冲淤计算及演变分析为辐射沙洲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在科学与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1.2国内外研究进展1.2.1南黄海辐射沙洲研究现状对辐射沙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始

7、于80年代。近20年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辐射沙洲的成因、演变及稳定性研究。[2]蔡明理等(1992)从动力地貌学观点分析了形成辐射沙洲的水动力条件、沙洲沉积的物质来源、泥沙运动、演变动态等,论证了辐射沙洲利用潮汐通道建港的可行性。喻国华等[3](1996)运用沉积学、地貌学和海洋动力学方法,对小庙洪水道进行了历史演变、现代[5]动态及稳定性分析,提出淹没性潮汐汉道的稳定性。王颖等(1998)通过辐射沙洲的沉积特点得出沙脊与深槽的主要形成与全新世高海面时,海平面持续上升使沙脊体向海侧受侵蚀,粗颗粒堆积

8、在靠近陆地的沙脊上,使沙洲逐年扩大增高,细颗粒向岸使潮滩淤长。张东[4]生等(1998)用辐射沙洲水域潮流场、波浪场和风暴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解释了黄海海底[6]辐射沙洲形成演变的动力机制。张忍顺等(2003)通过卫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对辐射沙洲沙岛自然属性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条子泥西部多年来的持续淤积和潮沟的稳定是1第一章绪论[7]沙岛形成的关键,而潮汐和风暴潮是沙岛形成的动力因素。何华春等(2005)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沉积物粒度、主元素分析及水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