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

ID:33098186

大小:2.7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0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1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2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3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4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8PCB板要求和物料要求8.1电插PCB设计要求²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自动插件机进行电子组装的电子产品在进行印制电路板(以下简称印制板)设计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自动插件机印制板的设计。²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²要求8.1.1印制板的外形1.印制板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单板生产最大尺寸为:380mm×380mm(公司通用最大尺寸:330mm×250mm),最小尺寸为:50mm×50mm;双板生产最大尺

2、寸为:330mm×180mm。2.印制板的翘曲度:最大上翘0.5mm,最大下翘1.2mm,如图1所示。图13.当印制板需要被部分地裁去边或角时,应采用工艺冲缝的方法,使要裁去的部分能够保留到自动插件工序完成后再去除,如图2所示。4.边沿若要开口,其开口宽度不要超过3mm,深度不要超过30mm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开口与附近角的距离要大于35mm;同一边上不要超过5个开口;尽量避免在长边上开口;如图3所示。图2图38.1.2印制板的插机定位孔1.采用电插的印制板应在最长的一条边(拼板后)上设置两个电插定位孔。如图4所示(元件面)。孔径要求直径为3.5mm。图

3、42.两定位孔的中心轴连线平行于最长边,方便生产时固定PCB,且距离最长边不要太远,一般5mm左右。定位孔周围从孔边向外至少3mm范围内应覆铜箔以增加板的机械强度。8.1.3印制板的非电插区1.在非电插区内布置的元件(其插孔在此区内)不适用于电插机。2.对于卧插元件及立插元件,其非电插区(定位盲区和边缘盲区)为图5所示画有剖线的区域。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图58.2物料要求8.2.1元件的插孔1.元件插孔中心连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如图7所示。2.元件插孔的中心距CS见图7示:卧插元件CS=5.5~20mm立插元件CS=2.5/5.0±0.1mm,如图8所示图7

4、图83.元件插孔直径Ø,按元件引线直径+0.5mm来计算,如:卧插元件:Ø=1.3±0.1mm(塑封整流二极管等0.8mm引线的元件)Ø=1.1±0.1mm(1/2W、1/4W电阻、电感、跳线等0.6mm引线的元件)Ø=1.0±0.1mm(1/6W、1/8W电阻、玻璃二极管等0.5mm引线的Ø=1.0±0.1mm(1/6W、1/8电阻、玻璃二极管等0.5mm引线的元件)立插元件:Ø=1.1±0.1mm(重点注意)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8.2.2元件形体的限制1.卧插元件:如图9所示,对元件形体作如下限制长度L=3.0mm~16mm本体直径D=0.6mm~4.

5、0mm引线直径d=0.4mm~0.8mm跳线L=5.5mm~30mm图92.立插元件:如图10所示,其元件体能够被容纳最大高度可为20mm,最大直径为10mm。图10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8.2.3自动插元件的切铆形状1.卧插元件: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11a所示,其中CL=1.5~2.0±0.5mm,CA=0~35±10°可调,h≈0.1mm。2.立插元件: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11b所示,其中CL=1.5~2.0±0.3mm,CA=0~35±10°可调。图11a图11b8.2.4元件排布的最大允许密度8.2.4.1卧插元件1.各种可能的最密排布其

6、相邻的最小间距如图12所示。图122.元件密度要求:PCB上元件密度越大,自插机走位越小,因此效率越高。但是,元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件密度过大插件时会打伤打断邻近元件,损坏刀具。图13是插件机能够接受的最大密度:图133.卧式元件与贴片的密度要求如图14。图14(1).元件本体、元件引角与SMT贴片元件最小距离为圆周3mm。(2).零件脚弯曲度数a:1545度(可调)。4.元件铜皮设计自插机插件时,一直存在如下问题:(1).元件角度过大,容易掉件和产生浮脚;(2).元件角度过小,容易和相邻铜皮短路。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为彻底

7、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工程师设计PCB时,采用以下方法:5.卧式元件孔偏斜范围8.2.4.1立插元件1.立插元件的排布应考虑已卧插的元件对立插元件的影响,还应避免立插元件引脚向外成形时可能造成的相邻元件引脚连焊(直接相碰或过波峰焊时挂锡),如图15所示。图15内部资料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201108272.立插元件最密排布时其相邻立插元件本体(包括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mm;立插元件左侧引脚与其左侧相邻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