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24177
大小:57.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9
《夜莺之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夜聲之歌》教学目标:1、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体会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继续战争这一单元的学习,一起走进那场持久的,血雨腥风的战争吋代,让我们一齐书写课题《夜莺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对比体会1、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
2、了一个什么故事?提醒学生交代故事发生的I]寸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2、让时间倒流到1941年,让我们来到苏联境内,来到那个小村庄。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到这样的景象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鼓励语: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座座房屋倒在了炮火之中;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个个百姓倒在了血泊Z屮。多么凄惨的景象呀,昔日美丽的小村庄被侵略者践踏成这样,开篇的第一段环境描写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沉重,使我们感到敌人如此的凶残狠毒。就这样,一小队德国兵进了
3、村庄,你是村里的孩子,你害怕吗?村里却有一个孩子敢。岀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用“一一”划出描写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敌人凶残的句子。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三、分析形象,感受形象(一)、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1、交流敌人凶残的句子过渡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厚颜无耻,小夜莺又是怎样灵活应对、斗智斗勇的呢?(二)、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1、“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T,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4、1)、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2)、指导读。小结:小夜莺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3、“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的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1)、“狗鱼”指的是什么?(2)、指导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自信!小结: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4、孩子有时候
5、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完了。(1)、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來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小夜莺实际上是在干什么?指生交流后板书:巧送情报(2)、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所以他再次迷惑了敌人,更加得到了敌人的信任。通过小夜莺动作的描写,把一个顽皮的、好动的、好玩的小男孩形象展现出來,可是实际
6、上这些动作都是小夜莺刻意装出來的,故意做给敌人看的,有意地麻痹敌人,让敌人打消怀疑的念头,好让敌人毫无顾虑得跟他走。小夜莺在敌人面前演的这场戏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全无破绽,难怪敌人会乖乖地跟着他走进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想想练习:想象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包围圈时小夜莺会怎么想,怎么做?师:是呀,小夜莺真了不起,他冒着生命危险既保护了自己,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请看一段资料:资料展示:苏联卫国战争之所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争,是因为这场
7、战争导致了惊人的伤亡情况。苏联军队共亡91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亡2660万,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对于苏联来说,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惊人的伤亡数据使得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诠释变为虽胜犹败。但是徳国在占领区进行种族屠杀等犯下的罪行,则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结合资料谈一谈,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板书:爱祖国恨敌人)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岀示图片),此时,你又想对这
8、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指牛交流。为了纪念小夜莺,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补充完板书:巧伪装斥恶狼心舒畅歌瞭亮颂诗:诱敌上钩巧伪装,麻痹敌人斥恶狼。巧送情报心舒畅,重迎战斗歌瞭亮。师生齐诵。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四、斟酌课题,体会妙处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这篇课文叫“夜莺的歌声”,经过修订以后改成了“夜莺之歌”,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