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论文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论文定稿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屮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学生学号专业会计学层次专升本通讯地址邮政编码737100指导教师吴刚・1・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來,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解决途径・3・绪
2、言,屮小企业融资现状(一)(三)政府部门的原因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11(一)规范中小企业资料来源与参考文献,,,,,2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儿年,我国屮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刈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
3、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屮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屮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制约屮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屮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冋顾中小企业融资基本实践,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碍,研究提出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小企业融资
4、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其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屮小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现有的融资状况主要表现为:(一)内部融资为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式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发展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来白于低廉的劳动成本。所以,一般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但是,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有限的,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再・5・生产,内部融资只能极人地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人。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依靠内部留存收益积累资金的企业
5、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O(二)外部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是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虽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普遍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等一系列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强于大企业。证券市场的门槛较高,上市成本较高,市场风险大使得屮小企业通过有价证券方式获得外源性资金的比例下降。不过正在推出的创业板将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会争取外源性资金。(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根据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
6、度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的20%;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3%;风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款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中小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以1年期贷款为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在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率的40%以上。由此,高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四)民I'可资本充足,但民间融资有待规范我国的社会体系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导致我国存在高储蓄
7、率。高居民储蓄使得我国的民间资本充裕,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浙江、广东,民-6-间借贷市场十分活跃,在相当程度上収代了银行的功能。但是,民间融资活动基本上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况,缺少法律和制度的规范,高利贷等违法活动相对普遍。因此,民间融资有待规范,从而真正发展市场化的融资活动。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之表现(一)表现在银行贷款方面,就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央银行収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刈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同时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
8、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改善屮小企业贷款市场。但是各商业银行岀十安全性考虑,即使成立了屮小企业信贷部,但还是普遍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导致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另外,屮小企业贷款难实际上也反映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考核上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対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否享有同样国民待遇问题。中小企业通常是民营企业,现在尽管在正式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