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

ID:33013236

大小:3.3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2-19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_第1页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_第2页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_第3页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_第4页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与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l章绪论⋯⋯⋯⋯⋯⋯⋯⋯⋯⋯⋯⋯⋯⋯⋯⋯⋯⋯⋯⋯⋯⋯⋯⋯⋯⋯⋯⋯.11.1课题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现状⋯⋯⋯⋯⋯⋯⋯⋯⋯⋯⋯⋯⋯⋯⋯⋯⋯⋯⋯⋯⋯⋯⋯⋯⋯⋯.21.2.1次同步振荡问题的产生及发展⋯⋯⋯⋯⋯⋯⋯⋯⋯⋯⋯⋯⋯⋯⋯21.2.2次同步振荡的分析方法⋯⋯⋯

2、⋯⋯⋯⋯⋯⋯⋯⋯⋯⋯⋯⋯⋯⋯⋯31.2.3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51.2.4次同步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现状⋯⋯⋯⋯⋯⋯⋯⋯⋯⋯⋯81.3本文主要工作⋯⋯⋯⋯⋯⋯⋯⋯⋯⋯⋯⋯⋯⋯⋯⋯⋯⋯⋯⋯⋯⋯⋯⋯.8第2章次同步振荡对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92.1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引起次同步振荡机理⋯⋯⋯⋯⋯⋯⋯⋯⋯⋯⋯⋯⋯.92.2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l12.3次同步振荡对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122.3.1仿真系统介绍⋯⋯⋯⋯⋯⋯⋯⋯⋯⋯⋯⋯⋯⋯⋯

3、⋯⋯⋯⋯⋯⋯..122.3.2次同步振荡对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影响⋯⋯⋯⋯⋯⋯⋯⋯⋯⋯⋯..132.3.3次同步振荡时线路发生故障距离保护I段的动作情况⋯⋯⋯⋯⋯152.4本章小结⋯⋯⋯⋯⋯⋯⋯⋯⋯⋯⋯⋯⋯⋯⋯⋯⋯⋯⋯⋯⋯⋯⋯⋯⋯..19第3章电压源型换流器对系统次同步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203.1电压源型换流器在dq坐标下的数学模型⋯⋯⋯⋯⋯⋯⋯⋯⋯⋯⋯⋯.203.2电压源型换流器的等效输出阻抗⋯⋯⋯⋯⋯⋯⋯⋯⋯⋯⋯⋯⋯⋯⋯⋯233.3电压源型换流器对次同步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253.3.1复转矩系数法的时域仿真实现.测试信号法⋯⋯⋯

4、⋯⋯⋯⋯⋯⋯.263.3.2电压源型换流器的输出阻抗对系统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一273.4本章小结⋯⋯⋯⋯⋯⋯⋯⋯⋯⋯⋯⋯⋯⋯⋯⋯⋯⋯⋯⋯⋯⋯⋯⋯⋯⋯29第4章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314.1电压源型换流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314.1.1减小或消除换流器对系统次同步特性影响的方法⋯⋯⋯⋯⋯⋯..314.1.2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新方法⋯⋯⋯⋯⋯⋯⋯⋯⋯⋯⋯⋯⋯⋯⋯一334.2电压源型换流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仿真效果⋯⋯⋯⋯⋯⋯⋯⋯364.3电压源型换流器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新方法的优点⋯⋯⋯⋯⋯⋯

5、⋯⋯⋯384.4本章小结⋯⋯⋯⋯⋯⋯⋯⋯⋯⋯⋯⋯⋯⋯⋯⋯⋯⋯⋯⋯⋯⋯⋯⋯⋯⋯38万方数据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结论与展望⋯⋯⋯⋯⋯⋯⋯⋯⋯⋯⋯⋯⋯⋯⋯⋯⋯⋯⋯⋯⋯⋯⋯⋯⋯405.1结论⋯⋯⋯⋯⋯⋯⋯⋯⋯⋯⋯⋯⋯⋯⋯⋯⋯⋯⋯⋯⋯⋯⋯⋯⋯⋯⋯⋯⋯⋯⋯⋯⋯⋯⋯⋯⋯405.2工作展望⋯⋯⋯⋯⋯⋯⋯⋯⋯⋯⋯⋯⋯⋯⋯⋯⋯⋯⋯⋯⋯⋯⋯⋯⋯⋯41参考文献⋯⋯⋯⋯⋯⋯⋯⋯⋯⋯⋯⋯⋯⋯⋯⋯⋯⋯⋯⋯⋯⋯⋯⋯⋯⋯⋯⋯⋯.4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46致j射⋯⋯⋯⋯⋯⋯⋯⋯⋯⋯⋯⋯⋯⋯⋯⋯⋯⋯⋯⋯⋯⋯⋯⋯⋯⋯⋯⋯⋯⋯⋯⋯⋯⋯⋯⋯⋯⋯⋯⋯

6、.47作者简介⋯⋯⋯⋯⋯⋯⋯⋯⋯⋯⋯⋯⋯⋯⋯⋯⋯⋯⋯⋯⋯⋯⋯⋯⋯⋯⋯⋯⋯.48IV万方数据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我国幅员辽阔,能源中心及负荷中心在地域上呈不平衡逆向分布:煤炭资源和水利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诸省(自治区),而负荷则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在我国发展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势在必行。传统交流输电方式时在输送距离较远时,输电线路阻抗较大,导致输电线路上产生较大的电压和功率损耗,发电厂输出功率受到极大的限制【1]。为了解决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问题,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即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串联电容补偿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串联

7、电容补偿技术将现代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都能有效的增强电力系统的输送能力,成熟且经济有效[21。虽然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和直流输电技术都能显著地提高系统的输送能力,但同时也让附近的部分发电机组面临着严峻的次同步振荡威胁(subsynchronousoscillations,SSO)。串联电容补偿线路附近的上都电厂、伊敏电厂一、二期,贵广直流兴仁换流站附近的盘南电厂等,在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之前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次同步振荡威胁[3’4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距离保护是根据电压和电流形成测量阻抗,以此来反映从故障点到保护

8、安装处的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