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88172
大小:112.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章简答题和论述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章简答题和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答:①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③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2、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答:①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②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③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④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各族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答:①发动军事战役,消灭国民党匪特残余:
3、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案,相继发动战役,于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各民族的统一。②建立各级人民政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各地通过召集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各人民地方政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开展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土地改革基本完成。④镇压反革命:为巩固新生政权,历时了三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⑤进行多方面民主改革:a.在已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b.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对私营工商业进行调整。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4、姻法》,解放妇女。d.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4、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③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5、1949年至1952年,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有哪些?答:①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
5、资本主义轨道。③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6、过渡时期总线路及其特点是什么?答:总路线: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特点: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7、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或者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答: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
6、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答:①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7、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9、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答:①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②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③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