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87126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对节水问题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节水问题的再认识作者:刘戈力2002-1-9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其中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小于400m3,已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另一方面,我国单位GDP的用水量是美国的8倍、德国的11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很低,节水的空间还很大。为了真正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治水思路,明确节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把节水放在首位。除了向全社会大
2、张旗鼓地宣传节水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外,还须深入研究与节水有关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规划,提出符合国情,符合客观规律的节水措施,达到预期的节水效果。一、关于节水的概念和定义节水,顾名思义就是节约水,节省水。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至于节水的清晰概念和准确定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一个较公认的节水定义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的无效损耗。但这仍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在一些微观和具体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农业节水方面,不少观点和见解仍需要研究探讨、统一认识。
3、比如,在喷灌与地面灌相比较是否具有真实的节水意义的问题上,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又比如,仅仅减少取水量能否算真正的节水,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国外专家还提出,灌溉效率的提高,只能导致净耗水量的增加,从而使流域内更加缺水,等等。因此,节水概念和定义是否正确,将对各种节水措施的取舍产生重大影响。对此,笔者想举两个简化的例子略加分析。设某流域可供水量为W供,流域内有A、B、C等n个用户,总可供水量为W(供),总需水量为W(需),总缺水量为△W,即△W=W(需)-W(供)。用户A通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取水量,亦即为缓
4、解缺水矛盾做出了贡献,理应视为节水。再比如,某用户原采用地面灌溉方式,总取水量为W(取),地面和作物蒸腾蒸发量W(蒸),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的水量为△W(渗)。后改用先进灌溉方式,使总取水量W``(取)=W(取)-△W(渗)=△W(蒸)。即W(取)-W``(取)=△W(渗)。按照水循环理论和真实节水的概念,减少的取水量△W(渗)是可回收的水量,不能视为真实节水,这从理论上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以下事实:采用地面灌时,△W(渗)虽然可以回收,但它已经由具备一定势能的地表水形态转变为地下潜水形态,回
5、收它是需要投入打井配套和能源消耗费用的。况且地下水不可能静止地储存在当地,也不可能全部回收。因此,该用水户减少的取水量△W(渗)也应视为节水。总之,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减少取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污染量)的行为均应视为节水。与此相应的定义:节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某一用水户的单位取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污染量)低于本地区、本行业现行标准的行为。二、节水急需衡量标准节水需要制定各地区、各流域、各行业的衡量标准作为参照系,但目前尚未制定颁布科学合理且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衡量标准。有的以全国平均水平为标准,
6、有的以国际平均水平为标准,也有的以国内先进或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其中的差别达到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尽快在全国范围内编制完成各区(流)域综合用水定额(如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等)和单项用水定额(如人均生活用水定额,单位产品用水定额等)并颁布实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三、节水标准要因地制宜我国幅员广大,东西南北跨度数千公里,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所以节水标准也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标准
7、可以定高一些;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标准可定低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地区,可选取适中的标准。无论定高或定低,都应坚持适度的原则。标准过低,达不到节水的目的;标准过高,则会增加节水难度,提高节水成本。比如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仅300~400m3,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尽管已经在节水方面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大部分用水定额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如2000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610m3,而北京、天津均在200m3以下;全国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78m3,而天津仅17m3)。但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
8、缺水问题仍很突出,而节水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如进一步提高节水标准,必将导致节水难度增大,节水成本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全面比选论证,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如实施跨流域调水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四、节水不分东西南北节水为先,这是任何一个区(流)域在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来讲也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的人认为:守着大江大河讲节水,没有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