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85218
大小:58.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文科类高校《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科类高校《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摘要】《管理运筹学》是一门以数理知识为基础,研究优化决策工具的实践性学科。文科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显、教师教学偏理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文章运用系统的方法,阐述了该课程教改实验的背景、过程,并对实验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校验改革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词】文科类髙校《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实验分析引言《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对管理系统
2、中的各种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最有效管理的学科。[1]作为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工具,该课程是经管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管理运筹学》的学习须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在中学就已文理分科,文科生通常人文底蕴足,但自然科学知识欠缺。进入文科类大学后,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培养,考虑问题时会偏向定性思维逻辑模式,而自然科学学习的偏离,使其难以适应定量化的逻辑推理思维模式。文科类院校《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通过对七所开设《管理运筹学》课程文科院校调研,结
3、合多年教学实践,可发现当前文科类院校在该学科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数理基础差,学习动机不明显作为应用型学科,《管理运筹学》及其前继课程《线性代数》等为带有数理特征的学科,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严密的逻辑推理,但文科院校学生却普遍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种反差使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该课程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产生于动机,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原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行为主体内在需求与外在诱导[2],从内部需求分析,尽管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从理论上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但因没有
4、实际工作经历,很难切身体会到这种重要性,学习该课程的内在需求并不强烈,而外部的诱导因素则在一开始就存在客观障碍,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多数学生学习该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缺课及考试不及格人数比例较大等。2•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通过对14本随机选取的不同编者、出版社出版的《运筹学》及《管理运筹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可发现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应用分析弱;内容陈旧、大部分案例分析中数据雷同①等问题。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编写的缺陷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出现"
5、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目前,该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一定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热衷于讲授运筹数学的深奥,迷恋于数学模型的复杂和数学方法的精巧[3]调研的院校中,10名任课教师中5名为数学教师,5名为专业课教师,大多数学教师承认上课时,数理知识讲解占课时的80%-90%。3.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调研的七所院校中,有3家采用多媒体教学,7家主要由教师按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学生听)②,大学教学中,教师上完课后与学生见面机会不多,主要的交流是作业,但这有时也会因抄袭存在而很难发现问题。因
6、课时有限,极少有教师安排案例讨论。其结果是一门课程下来,教师完成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完了课堂上讲的东西,应付了考试,拿到了学分[4]。被采访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尽管考试成绩较满意,但谈到应用则觉得没有底气。4•考核方法单一,课程潜力不足7所院校中,考核方式几乎为清一色的闭卷理论考试。也有教师谈到,若有案例分析,可能大部分人不会分析,这一点可从课堂表现中看到,故一般考试内容仅为一些方法论模型的建立、求解,即便学生考高分,也只是对教材内容的重复,很难提高其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在以后工作中应用。当然,学校不
7、同,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上述是在调研基础上发现的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此课题组进行了针对性的教改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效。《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实施1•改革教学内容,减少数学计算与推理,注重实际应用面对有限课时,方法论分支繁多的教学内容,课程组将现实中应用较广的部分设置为必学内容,其余内容选学。每个方法论分支,按照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建模、如何求解及如何应用四大模块来讲解,将教学重心放在应用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借助多媒体,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气氛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工具改革教
8、学方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辩论等形式丰富课堂气氛;定期邀请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讲座,加深学生对该学科应用性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安排上机操作软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模型的方法,避开复杂计算。3.改革考核方法,发挥课程潜力改革以往闭卷理论考核的形式,由学生选择釆取团体合作或个人针对现实中某一问题,通过实际调研,运用该课程的量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上交。以此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应用量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