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ID:32980729

大小:54.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左士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教师进修学校075100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完成“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出问题、建立图景、引导讨论、画龙点睛”的极好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乂能看到,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学生能力反复学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在200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上的讲话一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

2、化》,我感到身为一名物理教师,责任光荣而重大。物理学是初中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物理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定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以备后继学习之用。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完成“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出问题、建立图景、引导讨论、画龙点睛”的极好工具,信息技术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牛的形象思维能力初中学牛的有意注意能力正处于逐步提高的过程,好的情境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

3、机,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这样可提高学牛的形象思维能力。1.利用信息技术,能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木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字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清原委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2•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

4、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如:在讲浮力吋,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让学生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侧面、前后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我采用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

5、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吋,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吋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了这一难点,同吋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口有吋间、空间限制,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

6、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如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吋,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两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境,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

7、本概念的理解。再如做测量人气压强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得见,又能看得

8、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效果显著。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