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77558
大小:49.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中语文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
2、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课程至少开设两年半,高一年级每周4学时。 (二)教学内容 1.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
3、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4、。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14)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
5、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10)增
6、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三、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阅读与鉴赏 (1)教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精神,依据文本内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恰当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此引领和实施教学。 (2)教师要善于ji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能够
7、熟练驾驭教材。 (4)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并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5)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表达与交流 根据读写结合的原则,借助典范文本,引导学生掌握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并用于指导写作实践。 (1)重视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自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ji发写作欲望,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表达需要搜集素材,为表达与交流提供
8、信息支撑。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象和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4)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