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

ID:32977103

大小:61.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_第1页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_第2页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_第3页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_第4页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房山侵入岩相划分半定量探究【摘要】房山岩体是一个侵位于房山变质核杂岩体内的复式岩株,平面上近于圆形,在侵入体的形成过程中,岩体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形成的物化条件有所不同,在成分和结构上有明显差别总体可划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央相,其发育的捕虏体可作为相带划分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捕虏体性质入手,采取半定量研究法对房山岩体进行相带划分。对侵入体岩相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关键词】房山侵入体;捕虏体;半定量法;岩相划分房山岩体是一个侵位于房山变质核杂岩体内的复式岩株,西界车厂,东临羊头岗,北抵东岭子,南至东山口,平面上近圆形,直径约7.5-9千米,

2、面积约为56平方千米,为中等规模的岩株。其接触面产状较陡。复式岩体为一期两次侵入,第一次侵位的是石英闪长岩体,第二次侵位的是花岗闪长岩体。由于岩浆侵位伴有强烈的热动力构造作用,所以出现同心状分布的接触热变质带和新生片理,使围岩中的构造要素产状与岩体接触面强迫一致。在侵入体的形成过程中,岩体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形成的物化条件常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成分和结构上常有明显差别,一般可划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央相。侵入岩中常可见深色的岩石团块,其形状多变,颜色深浅不一,为捕虏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来自围岩的碎块;另一为深部捕虏体。捕虏体主要集中于边缘相和过

3、渡相。且从边缘相到中央相捕虏体具有以下规律:数量由多到少,成分由复杂到单一,形状上从次棱角状到纺锤状,界线由截然清楚到模糊,从没有长石斑晶到出现白色长石变斑晶及浅肉红色钾长石变斑晶,改造程度由浅到深。我们采取半定量加对比的方法,对侵入岩相做出较为直观且相对精确的划分,现将流程阐述如下:1•观察露头粗略划相从工作区域的边界开始逐步向中间行进,观察出露较好的野外露头,对捕虏体数量进行粗略统计,从而粗略划分相区。2.选取典型区域,测量捕虏体密度在实验区域内选择出露明显、风化程度低、捕虏体较容易识别的露头进行研究,划出固定面积的区域,统计区域中捕虏体数

4、量。我们综合各种因素选择官地西小沟西头路旁及东山口北第一采石场三组岩体露头为代表,以40平方米为实验区域,单位平方米为分度,对区域中捕虏体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3•统计捕虏体长轴方向先观察单位面积方格中捕虏体的排列规律,在每个小格中选取多个捕虏体测出长轴走向,再综合对比整个区域的捕虏体长轴方向,统计数据得出规律。经过以上三步,测得数据如表1(以三个测量区域为例)。实验区域1中捕虏体密度约为8,其长轴方向近似为113°,能较好反映出岩浆的侵入方向,定位为边缘相。(见表2)实验区域3中捕虏体密度约1.2,经多次测量,长轴走向凌乱,无统一方向,定位为中

5、央相。由于我们在此没有观察到出露的过渡相岩相,所以采用统计加随机建模的思想来进行研究。分别在两个实验区域旁边选取验证区域,测出其密度A'=8.2;B'=3.41;C,=1.46,与实验区域差距较小,说明选区中密度有一定指向意义。通过对区域中岩体的流面,流线产出情况,且对捕虏体的形状做一定统计得到:边缘相广泛发育流线、流面构造,且以流面为主;过渡相中流面、流线较发育,以流线构造为主;中央相流面、流线构造不发育。通过整合信息总结数据知:房山侵入体中央相捕虏体密度为1.2±x,过度相捕虏体密度为3.36±y,边缘相的捕虏体密度为8.075±z,此x、

6、y、z为捕虏体密度上下浮动值。综合得到房山岩体的主要特征有:(1)复式岩体平面轮廓近于圆形,从边缘向中心,由四个相带构成的明显同心环状构造。最外侧的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之边缘相带具有明显的侵入关系,其它各相带或为渐变过渡关系,或在局部发育黑云母条带;(2)由黑云母等矿物及扁平状捕虏体显示的面状组构在复式岩体边缘最为发育,向内渐弱,至中央相则基本消失;(3)岩体边缘发育韧性剪切带,同构造片麻岩挤压片理等构造强变形带,车厂-龙门口一带最为发育,并验证其为相互近于正交的节理系统或沿裂隙贯入的岩浆;(4)岩体接触带和临近岩中发育有与岩体内部节理系统协

7、调一致的环状和放射状节理;近岩体的围岩普通变陡,甚至倒转。可以看出,岩体围岩构造特征与内部诸多反映岩体强力侵位的标志协调一致,显示最先上涌的石英闪长岩体,是以热动力作用方式改造围岩且形成了与接触带一致的面理构造;当前者还未完全固结时,新的岩浆即侵入其中并向四周膨胀拓宽,持续脉动,使得早期侵入者不断外移、压扁、以及后期岩浆沿先期裂隙充填,从而导致复式岩体多次变形叠加,多期岩脉活动和边缘相残缺不全的特征。参考文献:[1]王根厚,颜丹平,刘文灿等,周口店地质实习指导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武乐昌,岩石学,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4.

8、[3]朱志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4]张德全,关于热变质温度,岩浆温度,岩体冷凝时,质科技,1978,(5):110-1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