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采用AHP法系统评价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质量,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已退化。提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域生态农业、强化法律监督、建立具有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对策,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建设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关键词:湿地;系统评价;可持续发展;洞庭湖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15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与
2、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1]。由于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故它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北美洲、欧洲、亚洲和中国等世界各地对湿地进行了相应研究[2-3]o湿地评价就是评价者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属性与人类需求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国际组织和我国对湿地功能评价研究较多[4]。洞庭湖湿地作为国内最集中连片与最大的湿地资源之一,开展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对于探讨洞庭湖湿地系统功能效应及功能价值评价,湿地系统经营与管理,加强湿地生态建设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3、指导意义。1洞庭湖湿地概况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主要包括常德、益阳、岳阳的14个县、6个市和15个国营农场,土地面积349.6万h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6.5%[5]。洞庭湖是我国6个国际重要的大型湿地之一,湿地分布于洞庭湖平原,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91km2,洪道面积1307km2,最大容积187.4X108m3(城陵矶水位34.03m),平均水深6.7m,最大水深30.8m,流速最大1.05m3•sT,泥沙含量为3.36〜10.3mg・L-1,湖泊多年平均径流量3126X108m3。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由于受东南季风
4、和长江、洞庭湖庞大水体的影响,具有湿润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和湿润、光热充足、多风多雨、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土壤源于长江、“四水”夹带物的成层沉积,底层为沙层、沙砾层,上层为沙土层、粉沙层,土层极厚,土质肥沃,透水性好[6]。2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2.1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2.1.1调蓄洪水洞庭湖湿地中泥炭土等特殊的土壤拥有巨大的持水能力,能储存降水和径流,降低水流流速,减缓洪峰的周期,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过量的水分进行再分配,调节流量过程。洞庭湖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3126X108m3,湿地加大了对季节性洪水的接纳容量,降低了洪峰高程,减轻了洪水的直接威胁
5、。2.1.2鸟类和鱼类栖息地洞庭湖湿地是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区内鸟类资源丰富,主要以候鸟为主,在局部区域与其他经济鸟类混群,形成优势群体的重点保护鸟类混群。现有鸟类157种,已记录的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6种,二级保护的26种,地方保护的33种。鱼类丰富,珍稀种类多。已记录到的鱼类分别隶属于11目23科114种,其中鲤科鱼类所占比重最大,占总种数的55.4%。湖区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鳗、鳍、鲤、鲫等20多种,较名贵的鱼类有鲫鱼、银鱼等。2.1.3净化水质,提供水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有较强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丰富的生物与根际微生物,能截留
6、大部分营养物质,降解相当数量的有机物,有净化水质的功效。湿地泥炭良好的持水性及质地粘重的不透水底层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能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2.1.4调节气候湿地通过积水土壤和植被持水的蒸发散,使洞庭湖区域内局部气温和降水量发生改变,影响局部气候条件变化。如洞庭湖中部的沅江市,其1月平均最低气温比距湖泊较远的县市高1.7°C,无霜期比距湖泊较远的县市多12d,气温日较差是全省最小的区域,约为6.6〜7.6°C⑹。2.1.5食物链的支持者洞庭湖湿地的野生湿地植物如芦苇、荻等,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
7、通过牧食型食物链和碎屑型食物链,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循环,经流水作用,湿地养分和食物交替运出,使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作为食物链的支持者,物质和能量通过湿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2.1.6生态旅游洞庭湖湿地公园,黄山头、夹山寺及桃花源等省级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景区。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湖南省整个北线的旅游布局,将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2.2洞庭湖湿地的主要生态问题2.2.1湿地类型的改变导致湖泊调蓄防洪功能减弱四口、四水输入的泥沙每年在洞庭湖的淤积量9.84X107m3,大
8、湖湖床平均淤高3.7cm,导致湖洲面积增加5.0X103hm2,同时大规模“围湖造田”又人为加剧了湖泊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