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76058
大小:59.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密码之解读【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密码之解读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近年来,一大批反映少年儿童生活情趣盎然的“快乐文学”作品纷纷面世,这些作品将文学简化为有趣、搞笑的故事,作品中没有了作家的人牛经验、价值判断和对世界的体悟把握,成为了一个幽默搞笑的空壳。除了这些文学作品外,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一些影视作品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影视作品中也普遍缺乏对苦难的描写,用大量的幽默搞笑粉饰。正如社会影视青年评论家谭
2、旭东所言:“许多儿童文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都市贵族化'倾向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取向,儿童文学作品不再是对强者少年的描写,不再是对底层儿童的牛活和情感的再现或表现,而是追随都市商业化进程和休闲文化的脚步,'淡化苦难,表现快乐'成了许多作家的创作原则。”而曹文轩却致力于写苦难的岁月,苦难的生活和在苦难中站得笔直的人们,他曾说:“我恵欢在温暖的忧伤屮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人领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种彻头彻尾的幸福感。”他对苦难意识
3、的张扬,并不是对“儿童文学应该是快乐的文学”这一观点的否定,相反,是对这一种观点的一种正确的解读。曹文轩认为,“快乐”两个字应该是“快感”,这种快感应该包括喜剧快感,也包括悲剧快感。因此不能把快乐等同于肤浅的享乐,等同于搞笑和无厘头。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人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像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过苦难和挫折的洗礼,变得娇气。苦难的缺少使他们的身上缺乏应有的刚强。曹文轩坦言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为了塑造“精明强干”的未来民族的接班人,而不是为了给儿童以“乐趣”。他是如此热衷于讲述在“异境”中成长的少年,写他们在苦难中的成长。当我
4、们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时,仿佛眼前并不是小说,而是少年苦难史。曹文轩的作品弥漫着无处不在的悲剧感一一《草房子》、《红瓦》、《根鸟》无一不是悲剧文本。希望通过阅读苦难,让少年们明白牛命的艰辛,而这正是曹文轩少年成长小说的现实意义。90年代以来,曹文轩相继推岀了《草房子》、《红瓦》、《根鸟》三部小说。这三部作品以青少年主人公为叙述视角,通过主人公所遇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屮给他们带来的希望、梦想、磨砺、苦难,集中而客观地反映了主人公曲折复杂的成长经历,被评论界称为“成长三部曲”。我将以他的成长三部曲为例,解读其成长小说中的苦难密码。选题意义:
5、1、以其“成长三部曲”为例,分析其所蕴藏着的苦难中的美丽,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去审视曹文轩,从而不仅能使我们更清晰、更客观地认识曹文轩,认识他儿童文学作品中深刻的涵义和理念。从其作品中少年儿童苦难成长中感受曹式悲悯情怀,感受其独特的创作风格。2、如今的少年儿童过于安逸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缺乏苦难的洗礼,他们的抗击打能力和挫折的承受力都不高。而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正是叩击他们心灵的良方,让他们学会直面苦难,学会感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木内容:1、曹文轩成长小说中永恒的苦难1.1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具体呈现1.1.1
6、对尊严的执着坚守1.1.2生活或家庭的变故1.1.3死亡的威胁1.1.4朦胧的爱情挫折1.1.5孤独的考验1.2苦难,悲悯情怀的试金石2、解读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苦难密码2.1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创作背景2.1.1少年儿童过于安逸的成长环境2.1.2儿童文学创作趋于“快乐文学”2.1.3小学语文书屮悲剧类作品边缘化2.2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创作原因2.2.1苦难:生命的命定形式2.2.2自身经验的依托3、曹文轩成长小说苦难的影响3.1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3.2对当代少年儿童的影响4、总结拟解决的问题:1、对于曹文轩“成长三部曲
7、”的解读和剖析,辅以其他作品的分析,具体直观地了解曹文轩成长小说的少年儿童的苦难式成长,体会作品的悲剧之美。2、通过对曹文轩乐写苦难式成长的原因的解读,体会曹文轩作品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曹文轩“成长三部曲”的解读探析他作品中潜藏着的悲剧意识的唯美体现;通过收集国内曹文轩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借鉴这些观点,为探究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屮少年儿童苦难成长的原因和影响提供理论素材,奠定研究的基础。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访谈,了解当今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0年5月,考虑
8、研究方向,收集有关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并初定论文题目。2、2010年6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选择指导老师,师生交流初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3、2010年7-8月,收集文献资料,准备好开题报告书和任务书4、2010年9月,毕业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