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

ID:32964185

大小:1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_第1页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_第2页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_第3页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_第4页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案例设计--反思表学校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案例名称人教版必修5—不等式的应用教师姓名陈芝飞案例类型复习课学段高二教学/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不等式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并能运用不等式相关知识(如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线性规划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能力目标:学生在用不等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2、,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落实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辨的哲学思想。学习者分析浙江省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上课的顺序是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2的顺序,必修5不等式数于高二学生的学习教材。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实验、观察等数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此外,本节课是学完不等式这一章的复习课,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建模思想。难点是在解问题中落实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生源基础一般,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秉承由易及难

3、,螺旋上升的教学理念,通过例1(糖水加糖变甜复习不等式性质应用及证明),例2(线段折叠面积最值复习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例3(玫瑰与康乃馨的价格际问题复习线性规划最优解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切入,有思维,促反思,提能力,渗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过程一、复习回顾---不等式的知识复习1.不等与不等关系2.基本不等式3.线性规划二、不等式的应用---生活中的不等式数学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观察、实验、抽象、猜想、证明是数学家研究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请看例1.例1:已知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若再加入m克糖得到新溶液,请根据溶液浓度变化提炼一条不

4、等式?生1:师:有需要补充的吗?生1:没有。师:(面对全体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2:都是正数。师:不错,溶液、溶质的质量必须是正数。还有需要补充的吗?生3: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小于溶液的质量,所以,还得加上。师:不错,考虑的很全面。综合前面三位同学的答案,我们提炼的不等式是:已知都是正数,且,则。还有要补充的吗?生:面面相觑。师:如果无限的往溶液里加糖,糖水还会变甜吗?在不饱和的状态下,已知都是正数,且,则师:在考虑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比如溶液有溶解度),所以,凡事皆有度,在一定范畴内成立的事超出了这个范畴就不一定成立了;就好比离开了“法

5、治”的“民主”,“自由”便无法实现。请用数学知识证明该不等式:已知都是正数,且,则证明略师:数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刚才我们提到的“在不饱和状态下”在证明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因为正实数可以趋于无穷大,所以,加克糖能保证“不饱和的状态”,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质量趋于无穷大溶液;这就需要同学们有足够的抽象、概括和想象能力。追问:把原来的溶液记为(1)号,浓度设为,加糖后的溶液记为(2)号,浓度设为,若将它们各取一部分(设(1)号溶液取m克,(2)号溶液取n克)混合均匀后得到的溶液记为(3)号溶液,根据这三种溶液浓度变化提炼一条不等式?生:已知都是

6、正数,且,则师:如何证明?证明:又,都是正数,所以,同理:又,都是正数,所以,所以:特别的,当时,(都是正数)例2:已知长度为1m的线段AB,若折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不计损耗),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是多少?说明理由?师:你能将例2写成,“已知,求”的形式吗?生4:(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周长为1,求面积的最大值?BAC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就是“建模”的思想。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生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时候面积最大。师:请详细说明?生4:我猜的。师:很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呵呵)。还有哪位同学试试?生:沉默中师:

7、打算用什么数学知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生5:(如图)设,,则故=1又,从而所以,1=所以,所以,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故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时候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师:与刚才那位同学的直觉吻合!生4:=1中是可以互换的,说明它们是对称的,所以这种问题的最值往往在相等的时候取到。生:鼓掌师:不错,能从数学式子的对称美,直觉猜想最值的状态在两对称的量两相等的时候取到,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和谐美”。师: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变式1:已知长度为1m的线段AB,若将其折成一个矩形(不计损耗),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最大值是多少?说明理由?变式2:已知长度

8、为1m的线段AB,若折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不计损耗),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是多少?说明理由?师:爱因斯坦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