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

ID:32957271

大小:66.5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_第1页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_第2页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_第3页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_第4页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渊源之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之一。郑振铎先生曾说:“凡是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学,古代的社会情形乃至古代的思想,对于《诗经》都应视他为一部很好的资料。”关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诗歌史上的巨大价值,前人Z述备矣,但对于《诗经》在屮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前人所论未详,仍有较大商量探讨的余地。本文就《诗经》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及其与儒道思想起源之关系试作分析。(下文有删减)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孔子以前,中国已有许多典册书籍,但唯一可靠的典籍是《诗经》。《诗经》原为三百十一篇,其屮“南孩”、“口华”、“华黍”、“由

2、庚”、“崇丘”“由仪”六篇为笙诗,有声无辞,因此现存的诗只有三百零五篇。原本只称《诗》,孔子屡称“诗三百”,《诗经》是以后才出现的习惯书名。我们今天已无法详细考证每一诗篇的写作年代,也无法考论其作者,但就整体而言,《诗经》中的绝犬多数篇章反映了从周初到春秋中后期约五百年的社会历史内容。其屮有成、康时期的宗教诗,有英雄史诗、宴猎诗,有幽、厉、平社会动荡时期的社会诗,也有“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的民间抒情歌曲。既有对天下太平、农业社会牛活安稳的吟咏,也有对社会矛盾

3、、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反映;既有对生活穷蹙、离乱变迁的哀伤感叹,又有对人事不平、国势日非的忧患讽刺。在这诗人的时代,诗人们通过他们的诗篇广泛地记载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首诗都刻画了当时社会某一侧面的真实风貌,由此可以看到各色人物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诗经》中的个别篇章是史诗,而且《诗经》全体也具有史诗的韵味。章学诚说“六经皆史”,也许《诗经》最合这一定义。后世“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影响。按照现在的划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国风又是由“周南”、“召南”和十三国风组成。在如

4、此漫长的年代、如许众多的国家、如此广大的地域里所产生的诗歌能够表现一个统一的民族的原初风貌和精神吗?最东面的是齐风,最西面的是秦风,已到达今的甘肃省中部,而“周南”、“召南”的诗歌大多岀于长江沿岸、汉水流域的楚国境域,然而,我们从《诗经》本身的文字、音韵、形式、诗歌内容的分析屮可以看出,诗歌的文字节奏、韵律基本一致,形式也主要是四言,表现出整齐谐适的统一性。十五国风中都有以“兮”结尾的抒情诗句,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以“i”为韵母,足见各地区已有共同的语言特征。从诗歌反映的社会内容来看,各地的民情风俗牛活习尚大抵相同,对于

5、自然生活的甘苦与情趣,对动荡吋代的不安与忧患,对人世不平的悲诉与愤怨,诗人们也有着共同的感受。《豳风•七月》诗所反映的农业生活的情趣、节奏与《小雅•甫田》、《齐风》、《周南》、《召南》所表现的农业生活内容大体一致,易于表现共同的情感与生活理想。孔子是鲁国人,却要求他的儿子和学生学《周南》、《召南》,认为“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孔子的要求不仅体现着增广见闻的愿望,而口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认同。“忧患意识”和“自然意识”则是绝大部分诗篇所表现的共同的、全民族的社会心理(后文将专门论述)

6、。这说明在《诗经》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统一的朴素精神因素贯穿全部,使《诗经》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的共同心理。从器物彝铭的旁证可知,《诗经》中的诗篇反映了我们民族社会内容的统一性,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但是,我们认为,《诗经》的搜集编定,毕竟不是纯粹由于长期积累的自然产物,而是编纂者有意识的搜集整理的产物,这种“有意识”,并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文化,而是出于更高的某种自觉,即“民族意识”自觉。《诗经》是编纂者在民族意识支配下,自觉编纂完成的文化成果。历来有不少人考订过《诗经》确切编定的年代,这些考订当

7、然都是功力深厚、辨其毫厘的作品。但对于《诗经》为何恰恰在这一吋期编定,以及《诗经》的编定与吋代精神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加以反思和发难。而这一问题也许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唯有朱东润先生在四十年代撰写的一篇论文《诗三百篇成书中的时代精神》中,敏锐深刻地指出《诗经》成书的意义在于自觉地追求华夏诸部族的团结,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这部书完成的时候,时代精神正如《公羊传》成公十六年所说:'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简单地说,这是民族主义高潮的时代,时代的使命是追求诸夏部族的团结,一致抵抗其他部族的侵略”O在公元前

8、八世纪前后,由于欧亚北方草原地区气候干旱,游牧部落纷纷南下,形成世界史上第一次游牧部落向农耕地区的挑战。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捡猊戎狄入侵的情况非常严重。《诗•小雅•六月》说“捡猊匪茹,整局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人民也同仇敌怕,奋起抗战,不顾室家:“靡室靡家,捡猊之故”(《诗•小雅•采微》),“薄伐捡3允,至于太原”(《诗•小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