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41114
大小:60.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中职生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中职生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除了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开启智慧,还须启迪思想,培养品德,塑造灵魂,甚至后者尤为重要。一个思想败坏、道德低下,灵魂肮脏的人,不仅对自己无益,而且对社会有害。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德育教育都十分重视。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马赫就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培养出“完美道德”的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可见,他把孝、悌、信、爱、仁这些思想品德的修养放在一个人“出
2、”与“入”的位置上。当今社会,随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各种势力的相互渗透乃至侵蚀,青年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功利考验,思想挑战和道德抉择,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体现“德育为先”,是十分英明之举。作为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认识发生偏差,思想素质相对较低,有的甚至个性品质扭曲,而他们又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广泛深入基层,影响面大,因此,德育教育事关重大,我们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也应该牢固树立"数学教学德育观”,
3、切实而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作为智育中的数学,也应该毫无例外地对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的培养,实施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那么,怎样在中职生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一、牢固树立“学生观”,立足于学生实际开展德育活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教师的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都是枉然的。因此,中职生的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在其实施过程中,心中必须装有学生
4、,活动过程始终不离开学生。中职生就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言,比普高生来说相对逊色一点,但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追求,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只要我们教师的教育活动,贴近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立足他们的实际,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活动化,使他们在生活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去生成。数学课的枯燥无味将变得生动有趣,厌恶烦躁会转成快乐享受,望而生畏反生急切需求。只要如此,何愁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搞不成功呢?如在教授统计这一知识时,就让学生统计一下各自家庭一周的垃圾产生量,并谈谈自己''关于垃圾”这个话题,这
5、样,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展数学活动,不仅轻松地学到知识,而且还不自觉地培养了环保意识。二、深挖教材'‘德育源”,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人说,数学涉及的就是枯燥的数字,死板的图形,呆滞的字母,除了计算就是证题。其实,作为德育资源立于数学,只是不像政治、语文、历史那么明显,但是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数学中有较为丰富的“德育源”。美国数学家莫里斯克莱因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得以运用到完善的程度,也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
6、类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的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获得的最完善的内涵”。可见,数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包含着对人类、自然的理解,控制和完美内涵的追求,德育资源丰富多彩。诸如,我国的数学成就(如杨辉三角比西方早500年)就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热情,概念的形成,定理的确立,公式的推导,包含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哲学观;正数与负数,数值与图形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规律;单位的换算蕴藏集体观念;
7、结果的验算又暗含实事求是的思想……只要教师将这些德育源充分贯穿于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切实落实在数学技能的训练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的显著效果就会不言而喻。如在上三角函数坐标时,教师将人生的“坐标“引入课,一定会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三、根据数学的学科性,在数学训练中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形成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中职生来说,多数人以后从事的工作大多与数学这个学科关系不大,但数学知识结构严谨,推导缜密,体系深邃,求证精确等等方面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对人的个性品
8、质的培养上独特而巨大的作用。20世纪欧洲的一些教育家和哲学家发现:“数学有制怒作用”、“数学教育能使粒心的少年变得细心,能使性格粗暴的人变得温顺起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训练,就能自觉与不自觉地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对"法则”的理解训练,就能让学生懂得“万物皆有法”,从而懂得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养成自律的品质;解题时,找隐藏条件,寻多种解法,久而久之,就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