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ID:32938346

大小:54.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1页
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2页
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3页
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学活动作为师生之间知识传授、能力锻炼、技能培养的活动,是一种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教育学认为,互动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交流,是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互动性教学主要包括确立所需传授的基本理论知识,选取教材设定互动课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师合理点评、归纳和反思等方面。互动性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主导性和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有效传授,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思想状态的了解,为深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提供条件和经验。笔者现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性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方法。一、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主题探讨法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设置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采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开展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由于未能抓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互动教学活动中,不能进行主题鲜明、有的放矢的互动活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开展互动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目标要求,在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时,设置具有主体鲜明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带着任务开展有效的互动活动,提高互动活动的针对性。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教学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对性质的几何语言进行正确地描述”、“提高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能力”等相关教学目标要求,在巩固练习环节解答“如图1,已知AD〃EF〃BC,且AE=2EB,AD=8cm,BC=14cm,则S梯形AEFD:S梯形BCFE的值是多少?"问题案例时,先向学生设置“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测得AB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5cm,则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米?”“上小学五年级的小丽看见上初中的哥哥小勇用测量树的影长和自己的影长的方法来测量树髙,她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在同一时刻测得树的影长为5米,自己的影长为1米。要求得树高,还应测得什么

4、?”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开展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就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并且能够使学生合作互动的效果更为明显,切实提升了互动的针对性。二、利用问题的典型特性,采用典型案例法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主途径,问题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同时,学生解题技能的培养,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互动教学的重要形式,抓住教学目标要求的内涵,设置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活动,掌握和了解学生问题案例解答的方法策略,实现师生互动效率的有效提升。如在“四边

5、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数学问题的概括、具体特性,向学生设置了“如图2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ZBAC的角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如图3所示,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0,ZBAD=120°,求ZABD的度数”等问题案例,开展问题案例解答的互动教学活动。学生在分析、思考、解答上述问题案例的过程中,认识到上述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利用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此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对解题策略进行再次探析,最后,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通过数学问题这一载体进行了有效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

6、该知识点的问题解答策略,还使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三、抓住学科整体特性,采用多维思辨法同一数学问题,可以借助不同的数学知识解答,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内涵。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强制向学生传授解答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而是可以发挥学生探究思维的积极性,在分析、解答问题基础上,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归纳解题思路的解题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解题策略归纳过程中,对解题策略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灵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开放性、综合性的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采用互动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和鼓励创新思维活动,采用不同

7、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探究、交流。问题:如图4所示,已知AB二AC,AD二AE,BE与CD相交于0,ABDC与ACEB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上述问题是一个发散性的数学问题案例,在解答该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案例的条件和内涵,找出条件与要求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的解答可以结合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多种方法,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解答和“突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分析判断的思路及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指导,对学生解题思路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