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29655
大小:57.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小康试验田里的共享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康“试验田”里的共享实践刘敏苏州市职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屮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苏州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试验田”之一。苏州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居民收入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抓手,以优化公共服务为保障,积极探索全民共享、共建共享新路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获得感,在“六个共享”上率先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做大共
2、享”:发展经济,做大“蛋糕”。发展经济,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实现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正在实现“量转质”的新跨越。五年來,全市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11.6%,2016年分别达到1.55万亿元和173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二一”的战略
3、性转变,2016年全市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49.8%和46.9%;全市经济布局更趋合理,苏州市区经济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下辖4个县级市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全部位居全国百强市前十名。经济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到全市城乡居民,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3万元和2.77万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共建共享:创造条件,人人岀彩。实现共享,必须共建;实现更好地共建,必须要有更好地共享。党的十八以来,苏州市主动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
4、一手抓共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手抓共享,通过加大投入、落实政策、健全机制、营造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人牛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把就业作为共建共享之本,创造条件让有就业意愿的人都能充分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左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大力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市场的手段搭建创业平台,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创业门槛,用法治的措施营造公平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2016年新增创业孵化载体26
5、家,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5794人。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多层协商共谋,多方联动共推”的城乡治理新格局,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着办,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托底共享:守住底线,补齐短板。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人民群众共享小康建设成果的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來,苏州市把扶贫帮困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动态跟踪,精准发力,探索形成富裕地区消除贫困人口的有效路径。在全国率先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
6、逐步完善标准增长机制,人均标准达每月810元,每年增长8%,有效发挥了“兜底”功能。对不属于低保对象但生活相对困难的边缘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提升,构筑扶贫帮困的“第二道防线”。建立多重医疗救助体系,有效破解“因病致贫”现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提高扶贫帮困的“增加值”。对于部分农村困难人群,除实行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与城市“三大并轨”保障外,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村均稳定收入超过800万元,其中,有243个村级收入超过1000万元,所有村级收入都超过200万元,村级经济在扶贫帮困中发挥着基础性
7、作用。均等共享:完善服务,提高水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改善民生、实现共享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坚持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仲、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捷化优质化,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基木公共服务。在坚持教育优化、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出台乡村教师支持办法,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常态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为切
8、实解决全市近50万随迁子女就地入学问题,近五年来新建、改扩建学校400多所,全市公办学校吸纳随迁子女比例上升至75.73%O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城乡卫生服务普及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人均期望寿命达82.87岁。顺应城乡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高的需求,全力打造“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文化设施、文化惠民活动、文化便利化服务等的均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