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22944
大小:69.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7
《高校学生网络借款风险生成路径、机理及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网络借款风险生成路径、机理及控制胡茜茜朱永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校园借贷问题已引起监管部门及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借款群体,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揭示出学生参与网络借款的现状,并依据“为什么会借”一一“为什么不还”这一逻辑路径,研究发现:在借款阶段,学生自身能力约束、正规金融的融资约束、网贷平台的逆向选择和监管部门漏洞造成高信用风险、低偿债能力的学生获得了网络借款;在还款阶段,收入机制、成本机制、声誉机制和法律机制的作用有限,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违约行为。本文据此针对网络借贷各方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2、。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借款风险;路径;机理;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生网络借贷风险及其控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QNSH17)一、问题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大学牛人数不断增加,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激烈竞争中将目标市场转向校园,对大学生开展借款业务。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资金需求,也带來了负面的经济后果,违约、跳楼、裸贷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对于网络借贷风险问题的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探讨了网络借贷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这类文献以理论探讨和规范研究为主。卢馨、李慧敏(201
3、5)认为我国P2P网络借贷现阶段主要面临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监管风险、洗钱风险、操作风险、网络风险和信用风险。刘绘、沈庆胡(2015)在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网贷行业存在非法集资风险、产品界化风险、资金混同风险、保障不足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第二类文献从借款人角度出发研究了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肖曼君、欧缘媛、李颖(2015)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信用变量、历史表现和借款信息分别对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存在正向影响。顾慧莹、姚铮(2015)则验证了借款人的外地户籍、已婚和历史违约记录与违约率和违约速率存在正相关,平台的信
4、用评级、家人知晓借款和借款目的真实性与违约率和违约速率负相关oGuo,Y,etal.(2016)构建了一个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估计每一笔贷款的投资冋报和风险,相对于现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投资业绩。柳向东、李凤(2016)则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结果发现随机森林模型最适合用于信用风险评估。绝大多数文献集中在第三大类,即研究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或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JeremyMichels(2012)实证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可以降低借款成木并提高借款成功率。Lee,E.;Lee,B(2012)实证检验了韩国P2P网贷平台确实有投资者的
5、羊群效应,且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廖理等(2014)认为投资者足够聪明,可以借助借款人的公开信息识别相同利率背后的不同违约风险。王会娟、廖理(2014)检验了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对借款行为的影响。高的信用评级以及线上加线下的认证方式,都能提高借款成功率且降低借款成木。廖理等(2015)后来基于信息发现机制进一步验证了P2P投资中存在羊群行为,但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消失。李焰等(2014)则发现借款人的描述性信息会对投资人决策产生影响。Dorfleitner,G,etal.(2016)发现借款人的软信息描述有助丁•提升借款成功率,但在获得了资金的条件下,
6、这些信息并不能预测网络借款的违约概率。这类文献以实证硏究居多,通常假定投资者、平台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投资人或平台作为信息劣势一方而蒙受损失。综上,上述三类文献依次冋答了“如何识别风险?”、“如何评价风险?”和“在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如何做决策?”三个问题。现有文献大多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所带来的道徳风险和逆向选择,探寻了网络借贷的风险问题,为网络借贷风险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现有文献大多都只是关注投资者和借贷平台两个利益受损主体,且隐含假设了借款人在网络借贷过程屮作为信息优势一方而存在,并将借款人特征设定得过于一般化和同质化。但事实上,当
7、借款人作为高校学生这一特殊身份时,同样也可能陷入财务困境而成为受害者。显然,将学生借款人与一般借款人区别对待是现有研究所忽视的一个视角,关注借款人利益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学生借款人的视角岀发,针对借款学生的网络借款行为向国内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以期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了解学生借款人参与网络借款的动机、方式以及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22份,被调查对象遍布全国26个省市或地区,涉及各层次、类别高等院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国内学生借款人参与网络借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从“为什么会借为什么不(按时)还”这
8、样一个违约风险的逻辑发牛路径,来分析和解释在校学生的网络借款行为及其风险生成机理,并提岀风险控制策略。二、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