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

ID:32922019

大小:96.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17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_第1页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_第2页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_第3页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_第4页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韵沉雄--曹操诗歌艺术特色探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文系大本毕业论文气韵沉雄——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探析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武帝曹操算得上是一位丰碑似的人物。对于他本人及其诗作的评价,从未停止过,在这其中,陶敖孙的评价则颇为中肯:“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如此评价将其诗与气质相联系可谓恰切。曹操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气韵沉雄”,“‘气韵’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就是与人的个性,气质相关的生命的律动和个体的才情、智慧、精神的美两者的统一,它呈现为一个诉之于直感的形象,处处显出生命的律动,同时又渗透着一种内在精神的美,十分接近于音乐。”(《中国美学史》);“沉雄”为作者

2、内在情感表现,“沉”有深沉,压抑,隐伏之意,其情感为压抑而非肆放,深沉而含蓄,不显露于外;“雄”为雄壮,雄浑之意,其情志为豪迈而非萎靡。两字性质不同却融于一词,用以形容深沉而不萎靡,浑雄而不浅薄。“气韵沉雄”是贯穿曹诗始终,并成为曹操诗歌里最为动人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已构成曹操诗作的情感基础,它甚至还奠定了整个建安文学悲凉慷慨的情感基调。这种“气韵沉雄”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继承先秦,嗣响盛唐的时代强音。在中国的诗歌洪流中,曹公“气韵沉雄”的诗作是独树一帜,无人相媲美的。陈子昂慷慨悲壮、古劲苍凉的风格便是从中受益

3、;杜甫“沉郁顿挫”之风也沾了曹诗“气韵沉雄”的某些气质。但陈子昂慷慨悲壮缺乏曹诗傲视天下的霸气和感悟哲理的老成;杜甫的“沉郁顿挫”也少了股敢为人先、昂扬奋发的斗志和气魄。而曹公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慷慨激昂“气韵沉雄”的诗,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自身散发的伟人气质以及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气韵沉雄”怕将不会如此完美。...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乱世背景下产生的文学风格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标。它以文本的形式、感性的

4、形象,向世人显示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同时,文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政治因素的参与,它的兴废更替离不开一个合理的政治秩序、协调的社会文化氛围,其中帝王对文学的积极参与、协调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汉末三国,是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时代,在众多人物中,曹操“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可谓首屈一指,不仅造就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还促成了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群星闪耀,诗作如山,他们用诗歌来吟味真情,抒发忧虑,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风清骨峻的“建安风骨”。呈现出“崇文之盛世,招才之嘉会”的景象。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

5、人集团有一个共同的创作主题:关心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渴望统一的政治理想以及为此而建功立业的抱负,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和离愁别恨,抒发个人理想的空落和个性受压抑后而引发的怨恨情绪等。多样的题材使得诗人们饱满深沉、丰富充沛的情感得以抒发,蕴藉的丰富使作品带有味外之味、韵外之致使人解读不尽,可谓“风力弥满”(真力弥满)。曹操在这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以自己特殊的政治地位倡导和鼓励了文学创作,而且还以自己优秀的创作实绩直接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成为邺下文人集团中最赋有代表性的作家。㈠以“建安风骨”叙写“汉末实录”的文人

6、集团...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时局动荡。这时的文人,不可避免地从僵化的社会秩序中走了出来,开始以审视的目光积极进取的精神,求新务实的姿态,追求建功立业,拯济天下,以赢得人生的不朽。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离乱、民生凋敝的悲怆,感受到了兴衰荣辱难以把握的无奈,以及产生的命运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苦闷,从而激发了建安文人形之咏叹的创作情绪。风清骨峻的“建安风骨”。《文心雕龙?风骨篇》将“风骨”的特征简明地概括为“风清骨峻”,“风清”是对“情”的内质美的规定,“清”,清新真切

7、之意,“风清”就是要求情感的表达应“清新真切”,发自胸臆,有生命活力;“骨峻”是对“辞”的内质美的规定,“峻”,峻拔遒劲,“骨峻”就是要求辞语的表达应“峻拔遒劲”,出言有力,能给人感染。无论“情”还是“辞”都要有内在的品质,没有这种内在的品质“情”和“辞”所构成的作品,就不会有思想的和艺术的力量。“风”是撼动心、摇荡性灵的感染力,是文章的一种特质。《风骨》篇开端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源,志气之符挚也。”“风”是取作品述情显朗,飘飘有一种风气,可以感召或撼动人心、摇荡性灵,是文章与读者情感产生共鸣而形成的一种

8、无形的感染力。它对社会和读者产生讽喻、教育的作用,即“教下”、“刺上”。“骨”源于相术,《记·淮阴侯列传》中谓:“贵贱在于骨法,忧在于容色。”后被引申到对书法、绘画的艺术评论中。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序》里提到作画“六法”中有“骨法”用笔这一法,主要指绘画对象的形质、骨斡与力度。在文学中“骨”代表了文章的骨架强劲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