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06354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7
《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淮南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2年4月22日上午9:00~11:30WORD版转换及整理:淮南六中程道流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务必在答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校名、姓名、座位号等。3.答题时,在答题卷对应地方填写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了。但是,古代文献和文物中的龙,还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中
2、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②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中“龙”的原形,原本就是天上的龙,即夜空中的苍龙七宿。华夏先民仰观天文,以察时变,根据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判断时令。他们将周天环绕赤道旁的星星划分为二十八宿,作为天文坐标。二十八宿又按四方分为四组,每组七宿,称为四象。四象当中,古人尤其关注苍龙七宿,这不仅是因为苍龙群星明亮堆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在上古时期,苍龙七宿的出没运行正好跟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③《周易》中对“龙”的阐发,说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初九,潜龙勿用”,冬天的龙星,潜入地面看不见,所以无用。“九二,见龙在田”,春天的
3、龙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九五,飞龙在天”,夏天的龙星腾跃彪炳于南方的夜空。此时,龙星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故称“飞龙”。“上九,亢龙有悔”,秋天的龙星,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故称“亢龙”。“用九,群龙无首”,则是秋末冬初的龙星。此时,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开始潜入西北方的地面,故称“无首”。④苍龙群星周行四野,标识四时,昭示着大自然四时轮回的时间节律。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星就成为天道的象征。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通天的权力,因此,也只有帝王才有观察天象、颁历授朔的权力。于是,龙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的徽章,转变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这
4、一“世俗化”的转变发生于晚清,其背景自然是专制皇权的瓦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具体追溯起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在“龙”7/7的地位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国旗是民族国家的象征。清朝把龙绘制在国旗上,表明龙已经从皇家的徽章变成了全民的图腾。由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战舰和商船纷至杳来,为了辨别船只,清朝国旗应运而生。龙旗一旦从天子旗号变为国家旗号,龙的象征也就不再仅仅为皇帝一人所独占,而是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清朝的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人的认知和想象。从此之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一切都和龙结下不解之缘。⑤随着清朝的崩
5、溃,清朝的黄龙旗也颓然委地。但是,“龙”作为民族标志的意义却在最广大的民众中留存下来。历经此后的风云变革,依然深入人心,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生于不同岁月的中国人一共有十二个生肖,但是,普天下的华夏儿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属相”: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选自刘宗迪《拨云见日寻“龙”踪》,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文化中“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因其地位崇高、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B.龙的原形在近代以前指的是夜空中的苍龙七宿。C.作为天道的象征,龙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D.龙在晚清时期变成了全民的图腾,后来成
6、为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共同“属相”。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作者强调“龙”内涵丰富,但同时也指出“龙”不是民族的图腾。B.二、三两段主要介绍苍龙七宿的由来,并引用《周易》的文字予以佐证。C.四、五段揭示了龙星从帝王专属演变成民族象征的这一世俗化转变过程。D.文章介绍了“龙”文化的演变,批判了将“龙”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观点。3.从文章内容看,苍龙群星的运行有怎样的规律?(3分)答: 二、(3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
7、。”及长,沈毅多智略,猿臂善射,力挽二石强。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太祖,俱以忠勇称,号掇里班曲律,犹华言四杰也。太祖尝失利,会大雪,失牙帐所在,夜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裘毡,立雪中,障蔽太祖,达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或遇寇,当奈何?”对曰:“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自林间突出,矢下如雨。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其酋呼曰:“尔为谁?”曰:“木华黎也。”徐解马鞍持之,捍卫太祖以出。寇遂引去。辛未,从伐金,薄宣德,遂克德兴。壬申,攻云中、九原诸郡,拔之,进围抚州。金兵号四十万,阵野孤岭北,木华黎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