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与茶

浅谈苏轼与茶

ID:32904348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7

浅谈苏轼与茶_第1页
浅谈苏轼与茶_第2页
浅谈苏轼与茶_第3页
浅谈苏轼与茶_第4页
浅谈苏轼与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轼与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苏轼与茶中国的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中国的历代文人,几乎无不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便寻常百姓,茶也是他们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在文人与茶的关系上,我们粗略的翻翻典籍,最密切的大约应该算是北宋人苏轼。苏轼不仅嗜茶,在饮茶、烹茶、品茶、种茶等方方面面都颇有研究,并且留下了丰富的诗文。我们把拣来的片断略述于后:10/10一、嗜茶如癖我们先从徐州说起。苏轼知徐州是北宋熙宁十年(1078),他42岁,也正是仕途坎坷的岁月。到任不久,便遇上一场大水灾害,数月水退,又碰上大旱。好在天不绝人,给了一场喜雨。得雨后,苏轼去石潭谢神,得《浣溪沙》五首,其中之一便写到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

2、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把自己讨茶解渴的情景,形象地表露出来。苏轼是大诗人,无论人生荣辱,他总是一路走来,一路诗;并且行行走走不离茶:他夜间公办时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他写文作诗时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10/10他睡觉时或起床后,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明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苏轼嗜茶如癖,常把饮茶当作人生最快事。他在一首《水调歌头》中把饮茶之乐比作升仙。他写道: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间回。唤

3、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篷莱。二、遍饮名茶10/10苏轼是一位颠簸无定的官,入仕进京,板凳尚未坐热,便贬到底层;一地尚未熟悉,又去新地。京城边疆,穷乡僻壤,山南海北,他都去过。生活虽苦,却为他的品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几乎饮遍了全国的名茶。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写道: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后来,他在杭州饮”白云茶”时写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他在饮了湖州产的“顾渚紫笋”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后写道: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他喝了南剑州(今福建南平)的“新饼”后写道: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他在粤赣边境大瘐岭下喝了“焦

4、坑茶”之后写道:浮石已千霜后雨,10/10焦坑闲试雨前茶。由于仕途颠簸,他不仅饮了家乡涪州的月兔茶,还饮过江西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的桃花茶。日久天长,与茶情笃,他竟然把茶比作佳人。他写诗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三、嗜茶善烹苏轼嗜茶,并且很会烹茶。在他的有关茶的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例证。他认为“精品厌凡泉”,还要十分把握水的温度,并且坚持自烹。熙宁五年(1073),他在杭州任通判时就写过这样的诗:故人怜我病,弱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10/10

5、另一首《汲江煎茶》诗中有“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关于自己烹茶,他说:“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自看时,有个标准,就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莲瓯飞雪轻……就是说,水初沸时泛起像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最好。苏轼还主张新泉烹茶、新泉,还应该不用铜腥铁涩之器去盛,最好是石器。四、种茶东坡说起苏试种茶,这和他的不断被贬有关。“乌台诗案”10/10苏轼幸免一死,元丰三年(1080)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官小了,俸也少了,不用说上品的好茶,连一般的茶也喝不起了。没有办法,就想自己种茶。种茶得有田地,幸好,黄州一位诗友叫马正卿的,向官府求来

6、一片座落在荒山东坡上的薄田给他耕种。苏轼很满足,自此他除了在这块地上种粮种菜外,还请一位老者教他种茶技术,并且写诗《向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尤其可喜的是,在种茶中他得了多首《种茶》诗,如: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种茶成了苏轼一大爱好,并且帮他排除了诸多烦恼.依此地名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新号叫“东坡”。行笔至此,我想说两句题外话。苏轼是在黄州因东坡种茶才得号“东坡”10/10的,年代应在1080年以后。也就是说,是在苏轼离开徐州三、四年之后。可是,徐州一些报刊上常见这样的文字:“东坡在放鹤亭说……”、“张天翼在云龙山

7、对东坡说……”、“东坡大人与徐州人共战洪水。”偶提东坡其人,无可不可,具体说到在徐州某事,冠以“东坡”稍有不妥,因为苏轼在徐州,尚未有“东坡”一号。五、细品茶缘苏轼嗜茶,并非只饮,而是津津细品,并得其味,以味入诗。他在杭州做通判时(公元1073年),在孤山小昭庆寺与惠勤禅师饮茶,便大谈茶能去病之事,得诗说: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他还常说,茶能除瘴气,“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他在《论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