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88323
大小:238.95 KB
页数:116页
时间:2019-02-17
《最新期末复习法制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到司考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116/1161、禹刑——《左传昭公六年》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以禹命名,一方面是禹的后继者为了纪念大禹;另一方面,也表明该法是继承大禹时期的有关规定制定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禹刑》是否是一部成文法目前尚无定论,其具体内容现也无法详考;2、奴隶制五刑——夏朝的刑罚根据由轻至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这五种刑罚通常也被称为奴隶制五刑;3、汤刑——《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与夏朝一样,它也是后继者为了纪念汤,而以汤来命名他们的法典,同时亦表明法律之间的承袭关系。根据《竹
2、书纪年》记载,商代后期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即对《汤刑》作进一步的修改;4、内服、外服——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商王所在的地方称为“内服”,由商王直接管辖;“外服”为诸侯王、卿大夫及士的封地,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内,有一定的自主权;5、“明德慎罚”——是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即立法、司法必须崇德,慎重从事,制定法规、任用法官、审理案件、施用刑罚都要谨慎,不可轻率;6、周礼——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以夏商的礼为基础,发展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即“周礼”。7、《吕刑》——穆王时命令司寇吕侯立法,所
3、制定出来的法律被称为《吕刑》或《甫刑》。《吕刑》通篇贯穿“明德慎罚”的思想,首先追溯刑罚的来源。其次,阐述了以五刑与赎刑为基础的刑罚体系及刑罚适用原则,强调用刑适中。最后,再次强调德刑关系并对司法官员的办案提出要求;8、非终、惟终——非终即偶犯,惟终即惯犯。西周在定罪量刑时对上述情况加以区别,对故意犯罪和惯犯从严处罚,对过失犯罪和偶犯从轻处罚;9、六礼——西周婚姻的成立有严格的程序要求,需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按其先后顺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10、七出——七出是自西周时丈夫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
4、舌、盗窃、妒忌、恶疾。它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11、三刺之法——即遇到疑难案件,要听取朝廷大臣、百官及百姓的意见,再对案件作出决断;12、质、剂——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和“剂”。“质”是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的物品的买卖契约,形状较长;“剂”是用来买卖兵器、车辇、珍异物品等没有生命的物品的买卖契约,形状较短;13、五听——运用“五听”的方法进行审讯,听取双方供词,即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五听分别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14、竹刑——邓析满于子产对周礼仅采取改良做法,对子产的刑书也持否定态度。他私自编定了一部
5、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法律,写在竹简上,历史上称为“竹刑”;15、减律——减律即《具法》,“具其增减”,即根据不同情节在量刑时予以加刑或减刑的规定,主要是刑罚适用原则的有关规定,相当于后世法典中的《名例律》部分及今天刑法的“总则”部分;16、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卒战国末至秦朝的墓葬,从其中的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朝竹间。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整理拼复,共得秦简1155支。这批竹简统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简称“云梦秦简”。17、廷行事——秦的“廷行事”是一种成例,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它可作为
6、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18、《封诊式》——是关于司法审判工作的程序,对司法审判工作的要求以及诉讼文书程式的法律文件;19、116/116《法律答问》——秦简《法律答问》是以问答的形式,利用案例的方式,对法律内容、法律适用及诉讼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说明。这种法律形式是秦统治者为维护法律的统一性,而委派专门的司法官吏对现有律典进行的解释;1、以古非今罪——即以过去之事非议或指责当朝政策和制度;2、非所宜言罪——即说了不该说的话;3、具五刑——是一种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执行方式为先对罪犯施加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杖活活打死,然后枭首示
7、众,并将尸骨剁成肉酱;有诽谤谩骂行为者,先割断其舌;4、鬼薪、白粲——即强制罪犯从事为宗庙砍柴伐薪、择米一类的劳役。鬼薪,是指男犯为祭祀上山砍柴;白粲,指女犯为祭祀鬼神择米做饭;5、察举——也称荐举,是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由朝廷或主管官员进行考察任用的制度;6、征召——是指朝廷对各地有名望的人士采取自上而下的征召方式到官府做官;7、公室告——是指告发他人的杀伤和盗窃行为,百姓对此类案件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8、非公室告——“非公室告”是指告发子盗父母,父母白擅杀、刑、髡(kun)子及奴妾等,百姓对此类案件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9、上、下、败
8、——三者是秦朝对审讯效果的分类。“上”是指能以书从迹其言,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即根据口供而不用刑讯就能查证、弄清事实的为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