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

ID:32880362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_第1页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_第2页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_第3页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_第4页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华中学张花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奉贤区2010年初中数学论文评选登记表论文题目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课例研究作者姓名张花所在学校古华中学联系电话13917407012邮编201400通讯地址奉贤区曙光路89号合作者姓名内容摘要(200字左右):教材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们精心编写的,但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内容。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讲授教材上的知识时所用的方法可以从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情出发,适当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缩短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8重组教材内容促进有效教学------《相似

2、三角形的判定》课例研究摘要:教材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们精心编写的,但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内容。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讲授教材上的知识时所用的方法可以从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情出发,适当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缩短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关键词:重组教材教学实情勿庸置疑,教材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们精心编写的,但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内容。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讲授教材上的知识时所用的方法可以从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情出发,适当增加教材

3、的弹性和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缩短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例来探讨适当重组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教材特征:所选为九年级第一学期《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的四个课时,主要内容是引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导出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和四个判定定理并进行初步应用。首次教学尝试:第一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引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经历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和预备定理的推导过程。联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提出对判定两个

4、三角形相似所需条件探讨,引出问题1“在△ABC与△A1B1C1中,如果∠A=∠A1,∠B=∠B1,那么△ABC与△A1B1C1相似吗?为什么?”,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第二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通过联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边角边”,提出问题2“在△ABC与△A1B1C1中,如果∠A=∠A1,,那么△ABC与△A1B1C1相似吗?为什么?”。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并进行初步运用。第三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通过联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边边边”提出问题3“在△ABC与△A1B

5、1C1中,如果,那么△ABC与△A1B1C1相似吗?为什么?”。学生利用问题1、2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构造图形,分析过程,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并进行初步运用。8第四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4)通过联想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全等判定定理,提出问题4“在Rt△ABC与Rt△A1B1C1中,∠C=∠C1=90°,如果,△ABC与△A1B1C1相似吗?为什么?”进行探讨,导出关于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初步运用。教学预设: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内容的呈现,体现“问题驱动”的基本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

6、定,提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运用运动的观点和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导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初步应用。教学实际效果:严格按照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教学重点为导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并初步进行运用。第一课时中的概念定理较多,导致留给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研究时间不足十分钟,对于整个证明过程只是做了简单分析,重点不够突出。在第二课时中,本想借助判定定理1的证明方法,学生可很快的完成判定定理2的证明,但学生无法顺利解决,必须仍借助老师的力量共同完成定理的证明,发现学生对判定定理1的证明方法并未理解。在第三课时中,学生很兴奋的添加了辅助线,但由于

7、证明方法发生了改变,出现认知障碍,再次遇到了困难,依旧借助师生共同的力量才得以顺利解决。对于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有多种辅助线的添加和证明方法,可是学生思路狭窄,局限于前几节的内容。整段教学过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完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的辛苦,教师感到在重复相同的内容,效率低,效果差。改进后的教学尝试:第一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传递性﹑预备定理在已有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基础上,直接定义相似三角形,同时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相似比等概念。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到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

8、解。通过学生的猜测和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