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75783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保定军校生与黄埔军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定军校生与黄埔军校 本文所称的保定军校生,系指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于1912年10月至1923年8月在保定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保定军校存世仅11年,但其所培养的9期共6574名学生(其中步科生4017名,骑科生822人,炮科生887名,工科生418名,辎重科生376名),在后来中国的军事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留下了悠远深长的历史影响,至今遗音未绝。 热播荧屏的电视连续剧《新四军》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就有不少出身于保定军校。如叶挺、白崇禧、陈诚、顾祝同、韩德勤、上官云相等。保定军校的历史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924
2、年1月24日,痛感中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而无革命军的奋斗,因而革命总是归于失败的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下令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4日后,孙指定以黄埔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学校与海军学校旧址为未来的军校校址。是年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黄埔军校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嗣后的岁月中,特别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随着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拥有了民国军政的最高权力,黄埔系"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军事政治的主
3、导力量。 黄埔系有黄埔师系和黄埔生系之分。前者由在黄埔军校效力的教官、队官及校军中的一部分军官构成;后者则由黄埔军校的历届毕业学生,特别是早期毕业生构成。 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地处一北一南,政治性质迥异,前者隶属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后者隶属于与北洋军阀为敌的中国国民党,但因两校同属陆军军官学校,加之保定军校停办之日即是黄埔军校发轫之时,时间上有接续关系,故黄埔军校开办之初,校方就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延聘保定生到黄埔任职,保定生遂成为黄埔师系中的主要成员。到黄埔效力的保定生有如下特点: 一、数量较大 据笔者粗略统计,从19
4、24年5月黄埔建校始,到1928年3月6日全校成建制迁往南京易名中央国军官学校址,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仅在黄埔本校(同时期还先后开办有潮洲分校、长沙分校、武汉分校等分校,聘用的保定生尚多,因资料匮乏尚未统计)效力的保定生即有178人之多。其数量之大,远远超过到黄埔效力的其它军事学校(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 二、各期、科学生均有分布 上述178人保定生中,1期生(含季方、王懋功两名1期肄业生)19人;2期生22人;3期生46人;4期生无;5期生7人;6期生39人;7期生7人;8期生23人;9期生12人。 此外,
5、在兵科构成上,178人中,有步兵科学生99人,工兵科学生19人,炮兵科学生28人,骑兵科学生15人,辎重兵科学生17人;如此师资结构,有利于黄埔军校军事学科设置及教学实施。 三、在黄埔军校中居于较重要地位 在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7名委员中,有邓演达和沈应时两人为保定生;在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的9名委员中,有邓演达、严重、胡树森、简作桢4人为保定生;有首届军校特别区党部的5名执行委员中,有陈复、金佛庄2人为保定生;军校首期学生总队正副总队长均为保定生,分别为邓演达和严重。在1期学生总队的4名队长中有3名是保定生,分别为金佛庄、吕梦熊、茅延桢、又3期
6、学生总队总队长、总队附、代总队长分别是保定生王懋功、张治中。此外,蒋介石以校长身份最早(1924年5月12日)向孙中山呈请任命的主要军事教官中,大部分是保定生,如陈继承、刘峙、顾祝同、文素松、沈应时、陆福廷、严重等。除担任军事教官和学生队长外,一些保定生还担负了校本部及下属各部、办、处的重要职务。如邓演达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军校教育长;严重任教授部主任,顾祝同任管理部主任,赵锦雯任管理处处长。1924年11月20日和12月26日,军校教导第1团和教导第2团相继成立,这支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始最早的部队,除由何应钦、王柏龄两名留日士官毕业生分任两团团长外,两团下属
7、6个营的营长有5个为保定生,其中沈应时、陈继承分任教导1团第1、2营营长,顾祝同、林鼎祺、金佛庄分任教导2团1、2、3营营长。另外,教导第1团参谋长刘秉粹亦为保定6期步兵科毕业生。 四、南方者多,北方者少 在这178人中,除来自河北、山东等北方省份的区区10余人外,都来自南方。其中以来自浙江、江苏、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安徽者为多。细细思之,此一特点实含有较深刻的内容,似带有某种必然性。 一是黄埔军校地处广东,广东气候、饮食、习俗与其它南方各省差异不大,生活较易适应。加之路途较近,趋赴容易。 二是南方得革命风气之先,有较丰厚
8、的革命土壤和革命传统。辛亥革命、讨袁之役、护国运动均先后在南方揭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