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

ID:32865592

大小:222.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6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_第1页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_第2页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_第3页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_第4页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2008年3月,第6卷,第2期Science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OnlineMar.2008,Vol.6,No.2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1,2122何祥博,刘雪华,刘新玉,王力平(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2.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佛坪,723400)摘要:根据文献调研结果,简要总结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有7大应用,分别是:保护区规划、栖息地评价、动植物资源调查、动物监测、防火、病虫害

2、监测、日常管理,并希望引起保护管理者的关注和对3S技术更深一步理解。关键词:3S技术;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中图分类号:Q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4X(2008)0328-05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遥感RS(remotesensing)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合称。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

3、在有许多保护区不同程度地应用了GIS和GPS,但更多的是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而真正把其应用到保护区日常管理中还很少。为了使3S技术更早地应用到保护管理中去,使保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本文特将3S技术在保护区的应用进行归纳探讨。1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1.1在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自1956年我国在广东鼎湖山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建设一直遵循“抢救式保护,先划后[1]建,逐步完善”的原则,再加上信息、资料和地界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保护区最初规划、功能区的划分、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4、等方面主要依靠经验和自然走向来设计,造成保护区边界与村庄犬牙交错,参差不齐、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如保护站)在功能服务上重叠或“真空”。3S技术的应用能很好避免上述问题,在保护区规划上可以叠加自然、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唐小平(2003)在对中国三江源区自然保护区设计时,运用GIS作为规划平台和分析工具,首先从宏观层次确定生物地理区域范围,再从区域层次研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设计;其次,在网络节点上研究保护区面积、形状和内部功能分区;最后,研究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

5、道),规划了自然保护区,实现了资源[2]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建设相统一。杨树华等(1999)在对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功能进行区划时,利用3S技术,以全国县级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依据,利用保护区的植被图、卫星影像图、耕地分布图、水系图、居民点分布图和道路图研制了保护区的景观类型图,然后将保护区的景观类型图和保护区原功能区划叠加,发现原规划有许多不合理地方,随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保护区的景观类型图、生境格局图、地形图和水系图和村寨分布图进行迭[3]置分析,规划出合理、科学的核心区、实

6、验区、缓冲区。李纪宏等(2005)在对陕西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进行指标体系构建时,利用3S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07-121-12审稿人:杨兴中,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叠加景观指标、生物因素指标、人为干扰指标生成单指标因子的适宜性评价图,然后根据权重产生生境适[4]宜性指数图,作为功能分区的量化指标,最后结合功能区划分准则,利用GIS功能实现功能区划分。林柳等以亚洲象作为目标保护物种,通过野外收集GPS数据和对卫星遥感图片解析,并用GI

7、S结合其他影响亚洲象分布和迁徙的基本数据包括海拔、地形、河流、村寨以及公路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双版纳国家[5]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带的规划区域及其可能性.另外,还可以利用GIS空间分析来进行站点选址,用三维分析来选择防火瞭望塔、用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资源分配模型、地形分析模型作管线设施规划、道路规划和景观规划等等。1.2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栖息地管理方面的应用1.2.1在栖息地评价上的应用栖息地也称生境,1917年由美国的Grinnel提出,具体指生物的活动场所,即生物个体

8、、种群或群落在其中完成生命整个过程的空间。栖息地(生境)质量好坏是决定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繁衍生息的关键,但栖息地的评价在以前由于技术手段问题只能停留在局部评价,即某个具体区域评价。3S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宏观上、大范围上对某个生物、种群或群落栖息地进行评价,并能直观、准确、清晰的在地理空间上进行栖息地的等级划分、生境适宜性分析、生境破碎化分析、面积计算等,为各个层面的抉择者提供依据。3S技术在生物栖息地评价中应用比较广泛。刘雪华、陈利顶等利用3S技术分别对秦岭大熊猫和卧龙大熊猫的生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