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之旅

山西文化之旅

ID:32855438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6

山西文化之旅_第1页
山西文化之旅_第2页
山西文化之旅_第3页
山西文化之旅_第4页
山西文化之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文化之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晋祠晋祠(jinci)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为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左右,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厅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晋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唐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个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

2、,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

3、,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唐槐、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5/5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

4、为完整的古城。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平遥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

5、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平遥古城十大怪首怪:平遥怪是平遥怪,平遥称呼是首怪,贵杰(译音)领着去拜年,高高、大大(译音)跑在前,爷爷、呀呀(译音)初一拜,蒋蒋、百百(译音)初二拜,二老、二忙(译音)是初三,初四随着跌跌、忙忙(译音)把家归。【注:贵杰(译音)-过节高高、大大(译音)-哥哥姐姐呀呀(译音)-奶奶蒋

6、蒋、百百(译音)-外公外婆二老二忙(译音)-二叔二婶5/5跌跌忙忙(译音)_父母】  二怪:平遥牛肉闻天下,不见田野有牛迹   三怪:平遥小麦稀,面食多的数不清。   四怪:平遥人多地亩少,物产贫乏盛产少,票号镖局却振天下。   五怪:平遥三轮车二头踩,拉着美女跑的快。【注:平遥三轮车因其装有一个链盘、两个飞轮、一个小换向链盘,所以平遥三轮前踩踏或后踩踏三轮车都为前行,在全国唯平遥所独有】   六怪:平遥美女额头盖公章,不是公章是拔罐痕。【注:平遥人乃至山西晋中地区人在患感冒病或头痛脑热时,常以小火罐

7、在额头拔罐治疗。】   七怪:平遥房子半边盖,财水不能往外流。【注:平遥老民居的房脊都在房屋后墙,成一面坡式单向流水,其它地区房脊在房屋中部为人字形两面坡双向流水。平遥讲究雨水为财,财水不外流。】   八怪:平遥男女老少喊透他,不喊透他不说话。【注:透他为平遥方言口头脏话。就是“日”的意思。】   九怪:平遥厕所比井大,方便先要上大桥。【注:在平遥民居中,厕所多以用砖石修一大坑或用大形水缸埋在地下,口部架两块木板或石板。】   十怪:平遥土炕大而宽,三代同床还有余。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祁县

8、城东北12公里处,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又经同治、光绪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整个院落是城堡式建筑,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